(三)情绪智力
情感对研究生十分重要。人类学家特纳认为它不仅对个体的智慧、创造性产生影响,还与他们的人格、价值观相联系,从而会直接涉及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学者卢家楣团队分类的情感素质中,人际情感和情绪智力统称为德育环节的情绪智力。
人际情感是指个体在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和谐社会”的三个空间中,个人与他人关系及其处理是一个重要方面。[14]在研究生阶段,人际交往仍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议题,人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的完成度。有研究生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孤独感、社交回避、苦恼以及交往焦虑。[15]人际关系良好的个体在面对人际冲突和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并表现出有效而适宜的利他行为。因此,关注研究生人际交往,促进研究生人际关系优化,进而促进研究生身心和谐和学业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卢家楣团队将人际交往分为六个构成要素:亲密感、合作感、宽恕感、恋爱感、感恩感、关爱感。研究发现,我国研究生感恩感(7.71)和关爱感(7.12)得分最高,合作感、亲密感尚可,恋爱感较低,宽恕感(5.08)最低。[16]合作、宽恕、关爱是公德,亲密、恋爱、感恩是私德。一个能建立亲密关系、对爱人负责、充满感恩的人,肯定也是一个情绪稳定、平和积极的人。
情绪智力指理解他人情绪能力、表达自己情绪能力、调控自己情绪能力和调控他人情绪能力。理解他人、调控他人是公德,表达自己、调控自己是私德。以往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幸福感、学业成就、工作绩效、身体健康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生群体需要同时处理学业、事业和家庭等多种复杂关系的协调,这些角色间的矛盾使他们需要掌握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当代研究生情绪智力(6.23)水平尚可,表达自己情绪(4.85)的能力不足;研究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低于本专科生,博士生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要低于硕士生。[17]因此,引导研究生更多地理解他人、表达自我对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和促进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开展。
情绪智力解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