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拓展思政课内涵的有效途径
跟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需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把握来落实,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把握来落实,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把握来落实。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面向火热的社会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涵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等方面。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拓展思政课内涵。引导教师针对疫情,开展线上教学,促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微课、微电影、微视频、慕课在理论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实效。支持教师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抗击疫情——最令我感动的人或事”主题演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借助智慧教室,助力思政课改革创新。
自2020年以来,江汉大学开展“我与思政课”系列活动,2万余名学生参加“党史知识竞赛”“我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经典著作接力读——《我读共产党宣言》”等活动。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抗疫先进人物宣讲报告进课堂、考察参观抗疫展览馆和武汉地区红色文化基地等,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不断丰富完善。
2021年5月,500余名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带领下,走进美丽新农村,感受乡村振兴。除了参观、交流,同学们还在村里开展调研、访谈、体验,这些为同学们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也让同学们对农村文化和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有了更深的认识。6月2日,江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柏泉茶厂基地挂牌成立,两年来,一千余名学生走进东西湖区柏泉街,用最鲜活的教材切身体验乡村振兴、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柏泉街建立了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每一处基地聘请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用最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感、体验感和亲和力,引导学生立大志、做新时代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