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社会主义方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党史教育学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专门提出,可见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第一,党史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涵盖了党史教育内容。1949年10月,《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将“新民主主义论”列为文科学院的公共必修课。[2]1961年,教育部的征求意见稿将“中共党史”纳入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3]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教育更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1998年,“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党史教育从史实教育更加侧重为党的理论教育纳入体系。2005年,教育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增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内容直接包括了中共党史教育。2008年,教育部整合内容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盖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这门课程进一步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以及进入师生头脑。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可发现,它与党史教育一直是紧密融合的。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时,都会从史实和理论等方面学习党史相关内容,接受党史教育。

第二,党史教育是大学生的营养剂。大学生学习党史,可以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伟大革命、伟大斗争取得伟大成绩的光辉历程,可以在党史教育中接受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表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4]。现在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已经成熟而且内容丰富。每年暑期,在这些革命圣地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们瞻仰、参观和实地学习。他们通过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到革命教育基地实地实践学习,可谓是吸收了革命营养成分,感悟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增强了精神上的钙、汲取了力量。

第三,党史教育促进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承好红色基因。他在2016年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表示,“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5]。大学生接受党史教育,特别是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重温,就是对革命先烈红色基因的继承。大学生学习党史的过程,一方面是知晓了党史知识,另一方面是加强了情感培育,无论哪一方面,都有助于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