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

“基础”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外化和延伸。它通过组织学生直接参与道德和法律的实践活动,将教材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教学效果。

1.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线下实体课堂教学和线上课堂教学两种。在实体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的结合、紧密围绕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综合运用调查问卷式、互动式、讨论式、视频影像式、辩论式、情景模拟式、角色互换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理论课堂实践化,提高教学实效性。如本课的影像资源非常丰富,每一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选剪辑出来的案例、实例的小视频,使学生能通过视觉效果获得最直观的信息,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又如将师生角色互换,学生们分组进行专题研讨,围绕主题,形成讲课方案,确定主讲人,全组同学合力收集资料,借助图片、音视频制作PPT,教师根据每组表现,设立激励机制,既能锻炼学生与他人分工协作、课件制作、上台讲课的勇气、口头表达能力,又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模拟式实践教学法,根据内容设定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按角色需要去表演、思考和活动;由同学就剧中人物阐述观点、看法,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分析、思考问题,并引导其更为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线上课堂实践教学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和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而搭建的实践教学平台,也是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保障,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比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章节把教学资源进行板块化、栏目化设置:教材知识点回顾、案例材料汇编、经典文献、热点追踪、时事评论、实践成果展示,等等。它既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也能为学生的自学或进行实践策划、体验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实践教学平台,及时跟进热点焦点,组织学生发起讨论,和学生实时互动交流;可以现场直播,随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等。线上实践教学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活动进展,学生随时能得到老师的指导,从而使教学实效性得到极大提升。

2.校园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一系列的校内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实践活动的内容更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它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效果。校园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形式来组织实现。如结合“基础”课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大学生公德状况”“大学生人生观”“大学生消费现”“大学生婚恋观”等主题的校园调查,由各小组自主策划、设计、组织,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问卷、访谈等调研活动,并提供调研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指标之一;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庆典活动等为契机,与学校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合作,组织征文活动、法治竞赛、爱国教育等相关活动。

3.校外实践教学。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的提升和检验,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采用符合“基础”课目标要求的参观考察、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公益劳动等多种具体形式,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献血、义务植树、宣讲公民道德规范或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慰问等,使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中增强奉献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从真实社会中学会做人做事。还可以把校外实践教学与勤工助学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勤工助学体验社会,用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受到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把校外实践教学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如可以利用武汉本地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将真实的社会与历史生动、鲜活地呈现于学生面前;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普法宣传等活动,使大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接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