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德育
道德教育指向的是人自身,它的主旨在于导人以善,使人在善的、道德的追寻中活得更有意义,与他人、与自然相处得更为融洽和谐,使人得以建构起更为完美、充实的意义世界。[1]也就是说,德育的内涵不仅仅是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还是一切可以使人变得更完善的思想、情感、心理素质。
研究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从生源角度看,有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的学生,有在职读硕读博、参加过工作全职读硕读博的学生;从年龄构成看,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分布比较宽泛;从人生阅历看,婚育情况各异。因为社会经验、生活经历的不同造成研究生群体呈现出活跃、无序、多元的特征。[2]相比其他学段的学生,研究生更为成熟、独立、自制,面对的问题也更复杂和多样,研究生德育的内容应该有相应的侧重点,德育目标应该更加具体和有效。
那么,怎样的德育内容和目标可以既符合当代研究生的特点,又能够实现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的目标,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赵立莹、刘晓君认为研究生德育应该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现代公民教育。[3]于涵、荣飞认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在当代,全面成长成才至少应当包含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培养卓越的能力素质三方面内涵。[4]这些既不够具体的德育内容又不好观察的德育效果使得研究生德育的内容总是说不清道不明,德育目标也是喊口号的多、落实情况不详。研究生德育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导致研究生德育过程缺乏针对性、德育效果不甚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5]如果我们能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制定明确的研究生德育评价体系,那么研究生的德育内容自然也就清楚了。然而,由于德育活动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德育评价较之于一般的教育评价来说,无论是理论的建构,还是技术、方法与途径的选择都要来得更为复杂、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