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经典阅读”,引导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价值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更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而这三个方面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方法是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自觉遵循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枢纽。
经典作家在经典著作中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路径,正是基本原理方法论的典型示范。例如,马克思曾论述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他指出:“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贯穿全书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透过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消费总过程,极为透彻和精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揭穿了掩盖在“自由、平等、博爱”下的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以及必然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客观规律,给全世界劳动者以认识资本主义最锋利的理论武器,给他们指明了照亮自己、解放自己、摧毁旧制度和创造新世界的宽广大道。恩格斯说:“这部著作是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是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表述,这里所涉及的不是鼓动性的词句,而是严密的科学结论。”[6]被列宁认为“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来源和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观点,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掌握。再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翔实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其中阶级分析方法和收集资料、科学研究的精神值得大学生深入学习。《矛盾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著作,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前者提出了两个宇宙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后者指出了知与行的关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哲学指导。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论”与“著”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教条式的学习,从而实现课程理论的正本清源,真正帮助学生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内化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2]任琳:《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的经典著作、发展史与基本原理关系探究》,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2期。
[3]任琳:《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的经典著作、发展史与基本原理关系探究》,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2期。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