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平等模式

(一)树立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平等模式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无疑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且实践不可能是单一主体性的在场,不是单一主体与客体两极摆动过程,而是现实的,具有社会地位和特质差异的身份——主体间物质交往、互动过程,它始终在其哲学框架——交往实践观上出现以客体为中介相互联结的诸主体间物质交往的图景。[4]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应是教育双方主体间的交往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树立起一种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却是通过组织、领导权威进行动员灌输,组织自我教育。[5]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片面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主体地位,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重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价值、轻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目的价值。教育方法也比较单调呆板,其典型的表现就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灌输方式,也即单子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日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一种崭新的模式——民主平等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克服了以往模式的缺陷,承认教育双方是平等的主体,具有以客体为中介的“主体—客体—主体”形式的主体性关系;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主张通过交往来实现教育双方的良性互动,促进双方的德性共进,进而达到“视界融合”。

要建构这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模式,不仅要求教育双方共同树立起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而且要求教育对象树立主动参与意识,实现自我教育。美国的科恩曾提出:“民主决定于参与。”[6]我们将其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如此。教育对象只有充分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才可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民主,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教育。毕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状态就是自教自律,其本身意义是促进自教自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