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

(一)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P.Salovey和D.J.Mayer提出了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认识情绪意义和它们关系的能力、利用知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相关实证研究构建的大学生情绪智力结构包含观察、理解、体验、评价、预见、表达、调控情绪的能力,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增加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即观察、理解、体验、评价、预见、表达、调控情绪几种能力的综合运用[2]

观察情绪的能力,即为感知、识别自己或他人情绪种类、属性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为,分析、解释自己或他人情绪的产生原因、特点、影响、意义等的能力;体验情绪的能力为感受自己或他人情绪的强度、极性、复杂度等的能力。

评价情绪的能力即为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反应属性,如情绪的强度、极性、丰富性、积极性等进行评判的能力;预见情绪的能力为预测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体验等的能力。

表达情绪的能力即为将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体验等以言语或非言语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调控情绪的能力为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强度、极性等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对于情绪的调控,是需要通过对情绪的表达来完成的,情绪的表达是情绪调控的必要条件。

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的作用是情绪综合能力的体现,综合体现了观察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情绪、评价情绪、预见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的能力。它关系到一个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从而影响到团队沟通、团队合作、团队整合等人际关系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