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提出
2025年09月10日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
自2014年上海市率先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并试点推广以来,“课程思政”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实践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约定俗成的特定概念。2019年3月,中央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着重提出“三全育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解决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两张皮”难题和“孤岛”困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