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与政策支撑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高度重视全国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上事实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已经充分认识到普遍的异化现象对党的执政地位、对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的巨大的潜在威胁;充分认识到“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因此,在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念中,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位。
为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断、新思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迅速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为了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观念的贯彻,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培育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极大提振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士气,为他们努力摸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当然,这种动力同时也是一种倒逼思政课自我革新的巨大压力,它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涵养自身、投身于打造思政课金课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彻底革新了高校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思政课单打独斗、孤掌难鸣的历史。这样的顶层设计,既抓住了传统思政课提振无力的关键,体现了这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也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