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三)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高校心理微信公众平台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的,是线下工作的线上推广和补充。心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要更贴合心理健康服务、贴合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6],依托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创造性地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切实从学生需求出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变。

一是串联咨询服务,大力推广微信平台心理咨询在线预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熟知服务内容和预约流程,提高学生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让他们能在需要时获取专业帮助,同时优化预约登记、线上咨询、心理测评功能,促使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发挥实效。二是串联线下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设置线下团辅活动报名、活动预告、宣传展示等通道,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资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想要参与的活动。三是串联危机干预,微信平台在发现、解决心理危机事件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面对一些隐蔽性高、防御性强的危机个案,在工作无法推进的情况下,通过平台与学生建立连接,获取线索、排查、核实,积极联动线上线下的力量采取干预措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关注和保护。四是串联档案管理,通过平台大数据收集分析,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和现状,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普遍呈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强引导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以更精准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更要以学生为中心。新媒体的兴起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拓宽了新领域。在新媒体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再局限于校园生活环境,更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在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自媒体载体,打造网络心理育人新平台,提高学生运用新媒体获取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发展、培育提升心理品质。

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微信平台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用心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合理服务,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功能上,都以学生的所想所需为依据,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型微信平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用“上心、用心、尽心”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贴心、舒心、暖心”,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接纳度和参与度,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心理育人价值,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田爱香、石彩虹:《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20年第42(6)期,第51—54页。

[2]姚寒夕:《新媒体时代下“丧文化”的研究与思考》,《传媒论坛》2020年第3(11)期,第150—151页。

[3]范泽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途径》,《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6(05)期,第84—85页。

[4]黄明芳:《高校网络心理育人体系的生态建构》,《教育评论》2019年第11期,第94—99页。

[5]陈玉梅、陈珊珊:《自媒体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高教探索》2017年第8期,第112—116页。

[6]杨静、李素梅、常雅娟等:《心理健康服务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3(25)期,第9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