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内涵
2025年09月10日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校的全部课程为育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挖掘包括思想政治课程、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之发挥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政”的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建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统一性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政以思政课程为价值引领,思政课程则以专业课程的文化智力为支持,二者是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一方面,思政课程能够从各类课程中,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吸取深厚的文化内涵,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和普及化趋势;另一方面,各类课程可以以思政课程为依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并指导实践,同时挖掘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分,同样达到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拓展和创新,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在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二者的对立性主要表现为,两者地位不同,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课程思政是协同渠道,是对思政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两者功能不同,课程思政主要侧重于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而思政课程则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强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耕细作;两者方式有别,思政课程主要是显性方式,而课程思政主要是隐性方式;两者特征不同,思政课程是系统的、全面的,具有理论性和直接性,而课程思政是分散的、局部的,具有活动性和间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