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维度上看,具有全球共治性

四、从空间维度上看,具有全球共治性

从空间范围上看,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某个局域性的、民族性的和国家性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它要求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虽然世界各国地域不同,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是不同,发展的具体模式和道路各异。但是,整个地球圈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地球是唯一的、共同的家园,在她面前,没有种族的界限,没有地域的隔阂,也没有时空的限制,更没有年龄、性别、身份等因素的规定,这是跨文化的、普遍的。正如习近平所说“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12]!科学家们注意到,人类的多种活动同地球能量系统的总规模比较起来,虽然微乎其微,然而却可以像稍稍移动跷跷板的支点那样而轻易使之失去平衡,从而导致致命的危害。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决不能仅仅只是自私地理解为某个区域性或某个国家性的问题,它也不仅仅是人类自身的问题,而应当理解为是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自然界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它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因为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的共同财富,任何国家、地区或任何一代人都不可为了局部的小团体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有的国家将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制造业转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企图以此转嫁或缓解自己本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大气圈、水圈、自然风向的漂移不以国度来划界,大自然界对人类的“反馈”与“惩罚”中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球上所有国家或地区都有会遭受到大自然界的公正的“报复”,因为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无数的事实正在反复地教育人类: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要关心本国的未来,也要关心整个地球共同的未来,因此,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各国政府采取全球性的解决办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13]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14]。必须在达成全球共识——认识到人类家园即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的前提下,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才能成功。因此,人类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繁荣。地球这个人类唯一的星球是全体地球村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公有地。要保护好这唯一的公有地,就必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携手各方,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系统性、人民至上性、法治严格性、全球共治性等时代特征,是引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年。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8页。

[5]《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3日,第1版。

[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0页。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41页。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64页。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86页。

[11]《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人民日报》2016年8月21日,第1版。

[12]《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习近平2019年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4月29日,第2版。

[1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