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25年09月10日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理念滞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到位。人们习惯上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传统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都无法满足时代新的要求。这种单一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较多地强调道德基本理论和法律基本知识的灌输,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亲身体验理论与知识的内涵,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虽然学生通过背诵记忆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行为规范和法律条文,但在面对社会现实时,却表现出缺乏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正确选择和有效控制。
第二,实践教学的运作过程松散,管理不完善。实践教学在组织上要比纯粹的理论教学复杂很多,涉及许多的环节和要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等,还要有相当的课时保障和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而现实中,“基础”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主要采取大班授课,由于授课时间、学生人数、教师精力的限制,实践教学主题的设计只能针对多数学生,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实践活动的形式也只能整齐、单一,便于操作;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只能给予宏观指导,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师生互动和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实践考核无法很好地实现过程性监控,只能最后根据结果“批量”给分。因此,作为实践教学主导者的教师积极性不高,作为参与者的学生更是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