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身养德
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说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以服人。”朱子家训有云:“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关于修身和养德的关系应该作如下解:第一,修身与养德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修身是根本,养德是修身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修身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培养德行。修身养德,最重要的是要存仁向善、趋善避恶。孔子在《论语》中有句名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就是说,做人要常修德行,正确对待善恶。由于善的德和行与节制、奉献、坚持息息相关,因此,要常修德行,就必须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修身要注重自省,自省即自我反思,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并不断地进行自我矫正。同时还要慎独,一个人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也应审慎不懈怠,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自身独处与他人在旁时没有异样,要求个人高度地自觉和自律,这是个人修养水平最高层次的体现。第二,宁静的生活态度和俭约的生活方式是主要途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明确指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德行的培养是与俭约的生活理念紧密相连的,一个物质欲望强烈,追求骄奢淫逸生活的人是不太可能自觉砥砺德行的。名臣家训中提倡节俭门风的章句比比皆是。曾国藩告诫儿子:“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断无不兴之理。”唐代陈子昂在家训中要求子孙后代“居家务期简朴”。北宋名臣王旦在临终前,对家人提出“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第三,要通过勤奋劳动培养节俭品格。《颜氏家训》提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颜之推要求子孙亲自参与耕种劳作,节用生活。懂得节俭的人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不会被光怪陆离的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物欲所累,心态平顺、待人平和、遇事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