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文化自信生成发展的压舱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关于文化的形式、形态、规律、功能等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自信的发展规律、本质属性和价值立场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马克思文化理论内在规定了文化自信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其基本范畴、科学方法、阶级立场等贯穿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始终。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而且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批判,并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从而构建出一种新的文化样式蓝图——共产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征和中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的文化自信处于共产主义文化的初始阶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马克思文化理论阐明了文化自信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在从事物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文化,并呈现出人的本质特征。正如“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对象化活动中介的有机统一体”。同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建设中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文化自信建设要遵循文化发展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自身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是遵循时代特征、阶级利益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显著标志。因此,文化自信建设要扎根民族文化土壤,遵循文化客观发展规律,切勿以洋为尊、违背客观规律,随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主要是:一要根据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文化民族性特征,要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二要根据运动和发展的逻辑观点,注重文化的创新发展,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且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文化;三要根据阶级理论和阶级性特征,辩证汲取西方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四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自信的发展始终要反映人民的诉求、维护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