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途径

(三)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家国情怀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更应该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家国情怀教育空间,实现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首先,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渗透家国情怀。通过关爱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使其更好地理解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通过对贫困地区支教活动,进行教育扶贫,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敢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其次,可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了解国情的有效方式,也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觉悟、修炼个人品行、树立服务社会意识的可行途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使大学生对于当前我国国情、民情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现代化中国凝聚青春力量,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后,在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过程中培育家国情怀。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是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的重要教育载体。高校可选择在暑假或革命纪念日,组织大学生参观一些红色基地或者参加以培育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参观革命纪念馆或历史博物馆,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可以让大学生铭记历史,不忘爱国初心,牢记复兴使命,从而凝聚奋进力量,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年3月26日。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新华社2017年1月25日。

[3]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国新闻网,2015年7月24日。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