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科学指南
文化振兴,方能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建立民族自信的前提,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内在要求。虽然当代文化自信重建之路充满艰辛、曲折,但始终能够创新发展、承担时代使命,并指引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砥砺前行,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科学指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根据革命任务创生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传统文化发展和新文化构建找准了方向,因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它有效抵制了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封建文化蚕食和帝国主义文化压迫,并指明中国人民以何等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因此,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这一时期的先进文化,为重拾文化自信、争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探索初期,为了扫除封建残余思想,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激发人民建设热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并根据文艺发展规律提出了“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不仅使文化建设迎来了一个新高潮,而且极大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并有效巩固了新生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后期,受历史条件限制和教条化影响,造成文化自信重建之道充满曲折,并对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增强文化自信创造了条件,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助推了中国梦实现。事实证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中华文化建设不但解决了20世纪后期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难题,实现了21世纪初期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融入全球化、跻身世界文化前列、维护民族尊严任务,并很好地解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发展、文艺创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方法等问题,并使中华民族从文化迷茫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道路,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指引着中国梦由蓝图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