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四、结语

培养民族复兴优质人才的高校德育需审视人的主体性建设紧迫性,重视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补益德育的多样综合性,将社会与人的同步现代化纳入德育目标,促进青年健康发展自由个性,稳定立场的同时开放包容多元文明,让家国使命和美德价值在青年的智能发展中优化吸收,培育中国青年理性稳健的精神面貌、自尊有为的积极心理品质,使之国家建设奋力前进,始成栋梁隽才。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陈宝生:《乘势而上,狠抓落实,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moe.gov.cn/,访问时间:2021年1月7日。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3]李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及其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35页(掌阅版)。

[4]海英:《礼仪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掌阅电子版)。

[5]沙风、顾坤华:《大学生社交礼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页(掌阅电子版)。

[6]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年9月15日。

[7]吴东胜:《美育通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掌阅电子版)。

[8]姚全兴:《审美教育的历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45页。

[9]吴东胜:《美育通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04页(掌阅电子版)。

[10]刘恒健:《论美学的转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1]王国维:《论教育的宗旨》,《王国维美论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