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课线上学习主体性的特点

(二)大学生思政课线上学习主体性的特点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是从直观、外表性地理解和反应向间接地、复杂地和综合地理解和行动发展。自我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心理适应的过程。良好的自我发展意味着形成整合与分化相统一的自我。大学生思政课线上学习主体性的印证了个体学习的生成规律,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政课线上学习主体性的特点体现在选择性、自主性与能动性三个方面。

1.大学生线上学习主体性的选择性特点。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取向,由于大学生具有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欲望存在才会促发自我调节行为、学习活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同样应当充分认识到主体的基本需要,才能充分认识到美好愿望的可行性、充分认识到实施过程的复杂性。

2.大学生线上学习主体性的自主性特点。第一,表现在他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理解、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元认知构成了人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清晰认识,都是自我意识的不同表现种类,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不同角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第二,大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自我的本质是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主要根据对事物的主观意义理解产生自我调节行为,存在不同水平的自我调节。自我的发展表现为自我调节不断走向积极和现实,一方面自我意识状态和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对事件的主观意义的理解不断发展。

3.大学生线上学习主体性的能动性特点。个体在与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经验知识等因素。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学习活动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同伴的交流、教材的引导、教学情境的熏陶等,必须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才能生成和发展。最关键的是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具体情境、特定情形),使其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活动在自我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个体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形成自我的,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别人的人。在积极的活动中既能够形成生物个体的社会化,又能够实现自我调节的整合。

正确理解学生学习主体性,应该认识到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发展意识需要进一步唤醒、培养和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不仅是学生自我自觉行为,也是学校和教师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