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依附在高校这一特定载体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高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引领学生思想方面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深度挖掘、全面拓展及大胆创新精神文化载体中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元素,将科学家精神植根于精神文化之中,其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典型案例予以运用,可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亲和力。比如,深度挖掘和研究杰出校友的事迹可以发现,有些校友具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等,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在融入德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更能为广大学生熟知和领会。
环境文化主要是指校园自然环境、建筑设计等蕴含的理念和思想,这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是感受大学最直观和最鲜明的特征。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布局校园重要公共区域,将科学家精神渗透到环境文化建设中,创建出更多的德育教育载体。比如,学校可将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简介等内容,以绘画、书法、海报等多种形式展现在学校宣传栏等醒目的位置,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浏览、观看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逐渐领悟科学家精神的真谛。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约旦有句名言:“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即是要发挥校园环境“隐形”的教育作用,让校园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教育的载体,发挥育人的功能。如此,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这一主题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用以打造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载体,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