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特色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特色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指导各行各业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适应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中进一步强调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增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4]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念,要求在对学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中,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中心,把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作为具体工作中的价值取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性,承认其独立性和自觉性,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1.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来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其自身的性质、目标、对象和方法,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便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管理方式上来讲,要坚持德法兼治,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应该坚持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大力弘扬道德的约束力。这是因为规章制度除具有惩罚、预防及警戒的功能外,还有指引、评价及预测大学生行为、奖励合乎规定的行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这样便有利于营造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气氛,促使大学生的行为走上合乎学校和社会要求的轨道,为他们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学生为本”就要真正做到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其发展的首要任务,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围绕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是高校的一项要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