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在民族性与国际性中实现有机统一
现阶段,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的独立主体,国家保持着祖国的整体利益,也保护着国际每一个公民的利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没有祖国,绝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所以他本身还是民族的……”[8]我国是多民族的结合体,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多一体格局。自新中国成立,几千年的阶级对立开始消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和振兴,各民族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爱国主义的基础首先是民族团结、和谐发展,而嵌入国际情怀极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和国家、人和世界、国家与世界都是紧密相连的,人离不开成长的故土,而闭关自守地谈爱国主义是狭隘和虚无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9]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10]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11]如果抛开国际谈爱国主义会陷入爱国主义的极端民族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12]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13]我国正在经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正在由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转型,矛盾风险挑战之多,现实问题之复杂、治国理政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复杂形势下,如果不能处理好“本民族”与“其他民族”,“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会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或泛化的“爱国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