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族谱》序

1112 《夏氏族谱》序

(原文)资政大夫、户部尚书夏公原吉,其先祖会稽人,后徙衢之开化。唐中和间,有讳膺者,自开化迁饶之德兴,传二世;有讳彦琳者,仕南唐为侍御史;后有讳诚者,官至刺史,封忠勇公。自是以后,宗支繁衍,子孙众多,掇科登仕,以勋业著者,后先相继。元至正间,公大父为鄂省都事,因兵变留寓武昌。皇明洪武初,先公大夫以才辟为湘阴文学,因家焉。

尚书公念先世自会稽四迁至湘阴,而世系之远,宗支之繁,匪谱牒无以征,逮取德兴之谱,复旁求近世之所同出者,参互考正,质以所闻见,辑而新之。凡先世嘉言善行,足以垂训将来,与当世名公卿之所论撰有关斯谱者,靡不搜猎具载,既成篇属序其端。

於戏,爰自宗法不立,先王敦睦之教不行,而所以序其世次不至于遽泯者,宜莫如谱。衣冠士族,恶可置而不讲乎,img夏氏世称阀阅,img文献足征其盛,img固异它族,宜其谱牒之详,亦非它族所能及也。今尚书公功著朝廷,名重天下,诚有光于宗谱矣。复能推其所自,重修谱牒以遗后人,尊祖敬宗之心为何如哉。继自今以后,增而续之,以承尚书公之意,以光大夏氏之裔,必有任其责者,姑书此以俟。

注释:①会稽——县名,明清时与山阴县并为绍兴府,在浙江,鲁迅的故乡。会(脍kuài)。 ②——指州,在浙江,州西有三衢山而得名。开化,县名,本常山县西境,属浙江省,宋初太平兴国中分为县。③中和——(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是唐僖宗的年号。④饶之德兴——饶指饶州,其地约为江西上饶地区。府治鄱阳县(今改为波阳)。德兴,饶州所属县。⑤南唐——(937-975)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侍御史——官名。秦置,汉沿设,在御史大夫之下。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有时受命执行办案、镇压农民起义等任务,号为“绣衣直使”。⑥刺史——古代官名,掌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⑦都事——元代官名,每个行中书省均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都事属下级官吏。⑧匪——意思同“非”,不是。⑨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⑩爰(援yuán粤音援莞音悬)——于是。img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img阀阅——世家门第。img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

(译文)资政大夫、户部尚书夏原吉大人,他的先祖是浙江会稽人,后来迁到衢州的开化县。唐朝中和年间,有叫做夏膺的,从开化县迁至江西饶州府的德兴县,传承了两代人;有叫做夏彦琳的,在南唐作侍御史;后来有叫做夏诚的,官位做到剌史,封为忠勇公。自此以后,宗支繁衍,子孙众多,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以功名显赫的相继有人。元朝至正(1341-1369)期间,夏公的祖父做湖北省的都事,因为兵变而留在武昌。皇皇大明朝洪武初年,资政大夫的父亲以才学被推荐作湘阴县学的教师,因此便在那里建立家庭呀。

尚书公乃念祖先自会稽四次迁徙而至湘阴县,而世系遥远,宗支复杂,非族谱不能够叙述得清楚,于是取德兴县的族谱,又搜求近世族谱所载同出的族谱,相互对比较证,验证所见所闻,而重新编辑它。凡是祖先好的作品和善良行为,足以垂示于将来和当世著名公卿的论述有关这个族谱的,无不搜索记录下来,成书之后,嘱咐我作序。

唉,自从宗法制度衰落,先王使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教育制度遭到破坏,而赖以记录宗族世次、避免湮没、最好的就是谱谍了。官宦世家怎能不讲究呢。夏氏勋臣世家,文献足以证实他的兴盛,固然优异于其它姓族,该他的族谱详实,也是其它族谱不能企及呀。如今尚书公功高朝廷,名重天下,实在为族谱增光啊。又能追溯自身的来源,重新修缮谱牒用来留给后人,尊祖敬宗的心有什么比得上这个举动啊。从今以后,继续增补族谱的,以继承尚书公的意思,以光大夏氏的后裔,必有担任这个责任的人,所以写下此文用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