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台州府知事吴君性常墓表

1453 故台州府知事吴君性常墓表

(原文)永乐二十年夏六月九日,浙江台州府知事、广之增城吴君性常将之任,以疾卒于金陵寓舍,距所生故元至正辛丑冬十二月二十五日,寿六十有二,丧既归葬邑之社头冈癸向之原,其孤宗勖惧潜德弗昭,具事状征文表诸墓。

按状,君先世南雄保昌人,宋南渡后,讳彦泽者始徙居增城,今已十传,代以诗礼相承,为邑茂族。君讳□字性常,东易其号也,曾大父南广,大父昆正,父德可,俱以行谊称,母叶氏,有淑德。君慎厚尚义,而笃孝友之行,喜交游,不事浮靡,家虽饶于资,乐赴人之急,闲居以书史自娱,尤急教子,复重修谱牒,以遗族人,其平昔笃于礼义可知矣。

年甫知命,用荐为苍梧长行乡巡检,善巡逻抚绥,猺人帖服,img盗贼屏息,乡民安之,卓有能誉。及转太平府庾使,img出纳惟谨,img致有羡余,考绩书最,img遂有台幕之陟,人方以远大相期,而遽止此,莫不惜之。然所历有为有守,政声烨然,无忝厥职,使得大其施设,声绩岂止如是而已乎?

配罗氏,有贤行,相家孔宜,img丈夫子二:img宗朂、宗勉,知学敦礼,克承其家,女三:廖谦、顾宜亨、黎镐,皆婿也。

於戏,img吴氏自彦泽以来,能守诗礼之教,至君复能浚庆源以荫厥后继。自今吴氏之大固未易量,遂书此表于墓,以俟方来者可考,当致其孝思,而不致忽忘云。

注释:①之任——上任。②金陵——南京的古称③潜德弗昭——阴德未被世人知道④具事状——预备履历。⑤南雄——县名,镇名。中原从江西梅岭进入广东的第一重镇。⑥宋南渡——“靖康之变”后,南宋高宗赵构率兵马南渡长江,定都于杭州,改杭州为临安。此叫宋南渡。⑦以行谊(义yì)称——谊,合乎道理的行为,通“义”。以行善扬名⑧不事浮靡(弥mí粤音眉)——不肯挥霍浪费。⑨年甫知命——年纪才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⑩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桂两江汇合地区,环抱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遥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巡检——元朝,明朝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朝首创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 img摇——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现写作“瑶”。img太平府——士人雅称鸠州或鸠兹,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马鞍山市及芜湖市辖境。庾使——庾吏(古代管粮仓的小官)。img出纳惟谨——支出与收入(收支)谨慎。惟,古文语助词,无义。img考绩书最——古代官员三年一任任满上京接受政绩审核,叫考绩书最,在考核书上写最优。img相家孔宜——持寺家得当。孔,大,孔宜,很妥当。img丈夫子——长大成人的儿子。img於戏——读音意思同“呜呼”,感叹声。

(译文)永乐二十年(1422)夏六月九日,浙江台州府知事、广东增城县吴性常即将赴任,因病死于南京的寓所,距所生前元朝至正辛丑(1361)年冬十二月二十五日,寿龄六十二岁,他的儿子吴宗勖怕先父不为人知的美德不能昭示,准备履历征求铭文刻在墓碑上。按履历,吴君的祖先是南雄县保昌人,宋朝南渡之后,名吴叫彦泽的人开始落籍在增城县,到如今已是十代,代代以诗礼相承,成为县里的大族。吴君名叫□字性常,东易是他的号呀,曾祖父吴南广,祖父吴昆正,父亲吴德可,都以行善出名,母亲叶氏,有贤淑的德行。吴君稳重好善,对父母兄弟情深,喜欢交游,不肯挥霍浪费,家庭虽然富厚,喜欢为人排忧解难。闲居之时以书史消遣,尤其着紧教育儿子,又重新修辑族谱,用来遗留给族人。他平时热衷礼义由此可以知道了。

年龄刚到五十岁,被推举选去作广西苍梧县长行乡的巡检,善于巡逻安抚,瑶人顺从,盗贼平息,乡民安定,吴君很有名望。到转调任太平府庾使,支出收入十分谨慎,而致有剩余,考察政绩写上最优,于是有台州府知事的升迁,人们刚以远大前程来期望他,而突然就此而止,无不惋惜。但他所有经历有作为有操守,政治声誉光辉灿烂,无愧于这个职务,假使得以大力施展他的才智,声誉政绩岂止如此而已呢?

原配罗氏,有贤淑的德行,很会持家,长大成人的儿子两个:吴宗勖、吴宗勉,喜欢读书热衷礼义,能够继承他的家业,女儿三个:廖谦、顾宜亨、黎镐,都是女婿呀。

唉,吴氏自彦泽以来,能够遵守诗礼的教化,到吴君又能厚积功德以庇荫后人。自今吴氏的兴盛肯定难以估计,于是书写此文公示于墓石,以备后人可以作为证据,应尽孝心,而不致于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