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孺人詹氏墓志铭
(原文)太湖县丞吴炬,①痛其母孺人以寿终,②亦既葬矣,而墓石未有刻辞,惧淑德弗昭,乃具行实来请铭。③予与炬有平昔之雅,④谊不可辞。
按状,孺人讳明德,姓詹氏,世为信之巫山人,⑤后徙乐安乡,⑥邑称阀阅家者,⑦必归之。大父讳某,父讳从实,俱晦迹弗显,母王氏。孺人自幼聪慧有仪,事父母孝谨,夙习《孝经》、《小学女教》、《列女传》诸书,尤精女红,年二十有二,归崇仁吴君彦直,乃草庐文正公曾孙,⑧幼孤,鞠于叔父界,叔父早世,叔母戴性严厉,子妇辈少有当其意者,孺人事之恭谨,得其欢心,一日以茗汁进,遇戴小忿,俯首侍侧,俟其忿解更进,戴感其意之诚,愈加爱重。后病笃谓孺人曰:“汝孝敬我,愿汝寿康,子孙蕃盛。”逮终,孺人不胜哀毁。
初彦直念叔父与戴抚育恩,欲以屋宇悉让其子,另创室以居,寻由邑庠生坐事,隶戎籍,⑨孺人竟成其志,身亲蚕绩,课仆以耕,⑩家渐以裕,岁时祀先,与奉宾客,内外庆吊之礼无违,赋税之供,亦未尝后期,尤严教子,隆待师之礼,自综家政,中外肃穆,人无闲言。
洪武戊寅,彦直膺荐受广东廉之合浦知县,与孺人及炬偕行,
自居官舍,服食俭约一如在家时。彦直性刚介,
退食之余,辄婉言规谏,裨益良多。后彦直以诖误,
谪河间任丘,
孺人复与之偕,能节缩用度,资赖不乏,致彦直在谪所而忘羈旅者,孺人力也。岁己亥,
彦直以疾卒,号恸几绝,具衣冠以敛,扶榇归葬,人莫不嗟叹焉。后七年,卒于正寝,实宣德丙午正月二十六,
距所生壬寅正月十三,
寿六十有五,越二年,戊申春正月己酉,葬本里张家坳之原申向,一子,即炬,孙男三:曰墀、曰坤、曰坚,孙女二。
炬初以明经中广东乙酉乡试,后为湖广汉川县丞,
间归省,孺人戒之曰:“吾家先世业儒,而尚清白,是致簪缨不绝。
汝今当以忠爱存心,廉洁自持,毋贻祖宗羞,与老身忧,可也。”炬拳拳服膺,
自汉川历宁乡、太湖三邑,俱有政誉者,慈训攸致也。
若孺人岂非所谓贤母乎,是宜铭。铭曰:
毓秀华胄,素闲闺仪。归于德门,年甫及笄。
为妇而孝,为母而慈。相夫主馈,咸适厥宜。
及综家政,礼义无违。后因夫荣,淡泊自持。
任丘之居,茹苦如饴。寻失所天。扶柩以归。
子虽能官,犹示箴规。奄弃禄养,几及古稀。
新阡峨峨,墓石刻词。用昭淑德,百世有辉。
注释:①太湖——安徽县名。县丞,县令的副手。②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③行实——履历。④平昔之雅——平日交情深。⑤信之巫山人——信指信州,旧州衙在江西上饶县。巫山,在江西,非四川之巫山县。⑥乐安乡——在江西乐安县,县因乐安乡而得名。⑦阀阅——世宦门前旌表功绩的柱子,后引申为世宦之家。⑧草庐吴文正公——吴澄(1249年2月4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年改字伯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人又称草庐先生。宋元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幼聪敏好学曾受教于朱熹再传弟子饶鲁的门人程若庸,与其族子程巨夫为同学。⑨隶戎籍——编入充军名册。⑩课仆以耕——督促仆人耕种。中外肃穆——家中各人守规矩,外间无非议。
膺荐——受到推荐。广东廉之合浦,广东廉州合浦,在1952后隶属广西。
偕行——一齐上任。
性刚介——性情刚直,不巴结权贵。
诖(挂gà)误——受牵连
河间任丘——河间县名,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属河北省。
岁己亥——永乐十七年(1419)
宣德丙午——宣德元年(1426)。
壬寅——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⑳明经——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科目有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算、明字、秀才等。明经指明白经义。乙酉乡试,版本有误。永乐三年乙酉(1405),上文讲到洪武戊寅(1398),吴彦直携妻与子吴炬去广东合浦上任,永乐十七年吴彦直病死。吴炬不可能在永乐三年乙酉中广东乡试。因为永乐乙酉为1405年,这时他父亲还在河北任丘县与母亲在一起,不可能归省见母(归省即回乡探望双亲)。吴炬中进士的年限应在父死至母死期间,即永乐十七年(1419)至宣德元年(1426)。㉑湖广——湖南湖北两省合称。
簪缨——簪是固定官帽与发髻的针状物,缨是系官帽的丝带,簪缨代指官宦
拳拳——恳切的样子;服膺,牢记于心。
毓秀——美材产生于;华胄(宙zhòu),贵族串译为:出身贵族。
年甫及笄——刚十五岁。由于上文有“年二十有二,归崇仁吴彦直”句,故译为:年过及笄。
主馈——主持家中餐饮。
寻失所天——寻,不久;失所天,失去丈夫。古人有:“夫为妇之天”的说法。
奄弃禄养——死亡的代词,奄,突然。弃禄养,放弃吃皇粮的待遇。
(译文)太湖县丞吴炬,痛惜他的母亲孺人老死,亦已埋葬了,而墓石未有刻词,惧怕美德无人知,于是准备履历前来请求铭文。我与吴炬平日交情好,谊不可辞。
按照履历,孺人名叫明德,姓詹,世代是江西信州的巫山县人,后来迁居乐安乡,县里称为名门望族的,必然归于她家。祖父名叫某,父亲名叫詹从实,都有道德无功名,母亲王氏。孺人自少聪明知礼,服事父母孝顺周到,向来熟习《孝经》、《小学》、《姆教》、《列女传》的书籍,尤其精于针线工艺。二十二岁时,嫁给崇仁县的吴彦直,那是草庐文正公的曾孙,彦直幼年丧父,受抚育于叔父,叔父早死,叔母戴氏性格严厉,儿子媳妇那一辈很少能得她满意,孺人服事她很恭敬周到,得到她的欢心。一日以茶水进奉,遇到戴氏有小小怒恨,就低头侍立在旁边,等待她的怒恨消解之后才进献,戴氏被她诚意感动,愈加爱惜看重她。后来病重时对孺人说:“你孝敬我,愿你长寿健康,子孙兴旺。”到她死后,孺人不能控制哀伤而哭坏身体。
当初吴彦直感念叔父和戴氏的抚育之恩,想以屋宇全部让给他的儿子,自己另外创建屋宇居住,不久由于县学校学生的事受牵连,被充军,孺人到底按丈夫心意去做,亲身蚕织、督促仆人耕种,家资日渐富裕,岁时祭祀祖先,以及侍奉宾客,内外庆贺吊唁的礼仪没有违例,赋税的供应,亦末尝拖欠,尤其严于教育儿子,给老师优厚礼金。自从管理家政,内亲外戚敬重,人无闲言。
洪武戊寅(1398)年,吴彦直获得授予广东廉州合浦县知县,与孺人及儿子吴炬同行,自从居住在官舍,衣服饮食俭朴一如在家里时,吴彦直性格刚烈,工作之余,孺人常婉言规谏他,使他受益很多。后来吴彦直因过失受谴责,贬到河北省河间的任丘县,孺人又与他同行,能够节约用度,经济因此应付得了,而致于吴彦直身在谪所而忘记被贬的烦恼,孺人的力量呀,永乐十七年,吴彦直因病死,孺人号哭哀痛几乎断气,准备衣冠收敛,扶灵柩归乡埋葬,人们无不嗟叹。过后七年,孺人死于家里,实宣德丙午(1426)年正月二十六,距所生壬寅(1362)年正月十三,寿龄六十五岁,过了两年,戊申(1428)年,葬在本乡张家坳的高地申向,一子,即吴炬,男孙三人:叫吴叫吴坤、叫吴坚,孙女二人。
吴炬当初以明经考中广东乙酉科乡试,后来成为湖广汉川县丞,其间归家探亲,孺人告诫他说:“我们家祖先以读孔孟之书为事业,而崇尚清白,所以为官世代,你如今要将忠诚仁爱牢记,廉洁自守,勿留下污点让祖宗蒙羞,和老身的忧虑,就可以了。”吴炬念念不忘,自汉川、宁乡、太湖三个县,都有造福一方美名,慈母的教训所致呀。
如孺人岂不是贤母吗,是适宜铭,铭说:
出身贵族,早习闺仪。嫁入德门,己过及笄。
为妇孝顺,作母仁慈。助夫餐饮,都很适宜。
到管家务,礼义无违。后因夫荣,低调自持。
任丘之贬,吃苦如饴。后失丈夫,扶柩而归。
子虽当官,仍告良规。撒手西去,将近古稀。
墓碑高高,上有刻辞。表明美德,百世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