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欹器图》后①
(原文)临江谢学源,②警敏士也。生于名门,早从白圭、陶朱之业于外乡,③里称殷富者必归之。一日于他所获睹所谓欹器者,因叹曰:是器之制,古人示戒深矣。若非圣人,奚以知“虚器中正满覆”之谓乎,④遂悟知足之戒,归而家居,于货殖之事,⑤一不经意,惟以读书教子为业,每推羸余周恤贫匮,⑥敦本务实,⑦有长者风。一日购得昔人所画《欹器图》一卷,笔法精致,非稚笔能到,置诸座隅,时复展玩,有契于中,⑧乃遣其子持来,介秋官郎中刘君谦征予言。⑨
若虚满之理,姑置勿论,夫圣莫盛于尧舜禹汤,⑩而四圣所执同一中也,厥后子思子作《中庸》释者谓中,
不偏不倚,而正道斯立,施诸事为有无过不及之道。
中乎正乎,诚君子持身保家之道乎。
学源观欹器有悟,一旦翻然改辙,以满覆为戒,盖近于见机而作者,诚可重也。视彼蝇营狗苟,
颠冥于货利之场,而不知止者,可同日语哉。予嘉其器识异于人,因书以坚其志。
注释:①欹(崎qi)器——欹,倾斜。《苟子、宥座》:“吾闻宥座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古人制造出欹器,放在座位边,作为自满者的警戒。欹器,铜铸造,状如瓶,器中部有两个支点安在支架上。空时器倾斜,水灌至中线,器保持正中,再加水则倾覆。②临江——明清为府,在江西,即如今清江县。③白圭、陶朱——白圭,名丹,战国时期洛阳著名商人。其师傅为鬼谷子,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秦,也是一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范蠡,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名满天下。陶朱公,《史记·范蠡传》,范蠡佐越破吴后,隐姓埋名,到了陶,改姓朱公,创业富至巨万,子孙从此繁衍生息,故世人称富者为陶朱公。④虚器中正满覆——这句话既指欹器的构造与性能,也暗指人的通病,容易自满。虚器,器的本身中空,人未有知识时也如一张白纸。中正,器装有半瓶水,不偏不倚,保持中正,但人往往“半桶水”就以为非常了不起,听不得批评的话,最终不成大器。⑤货殖——货物,产品。⑥羸余——版本有误,口下不是“月、羊、凡”,而是“月、贝、凡”。应是“赢余”,即富裕。贫匮(愧kuì粤音跪莞音贵),贫困。⑦敦本务实——注重根本讲求实效。⑧有契于中——在心中引起共鸣。契,合。引申为共鸣。⑨介秋官郎中——通过刑部郎中作为介绍人。⑩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圣,指英明绝顶。莫盛于,没有哪个超过。尧舜禹汤,古时相传四位圣明之君。四圣——指上文之尧舜禹汤。
厥后——其后,跟着他们的后面。子,子思,孔子嫡孙;敬词,尊称人,如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
无过不及之道——比如打靶,“无过”,不要超过靶子;不及,也不要射不到目标,其原则是“无过不及之道”,不偏不倚,“恰恰好”才好。
翻然改辙——翻然,改变的样子。亦写作幡然、反(音翻)然。改辙,不走旧路,换走新路。辙,车轮压地留下的痕迹。
蝇营狗苟——蝇营,像苍蝇一样到处乱飞,比喻到处钻营;狗苟,像狗一样苟且偷生,不讲节操。蝇营狗苟,比喻为图小利不顾廉耻的行为。
(译文)江西临江府谢学源,聪明人士呀,出生于名门,早年像白圭陶朱公那样在外乡从事商业贸易,乡里称为富裕的人,必属于他。一日他见到所谓欹器的物件,因而叹息说:这件器物的制作,古人显示告诫深刻呀。若非圣人,怎会知道“虚器中正满覆”的道理呢,于是醒悟知足的告诫,归来家居,对于经商的事,一点也不在意,惟有以读书教子为要业,每每拿出赢利来周济贫困的人,崇尚根本注重实际,有长者的风度。一日买到古人所画的《欹器图》一卷,笔法精湛,并非稚嫩的笔法能够做到,将它放置在座位的旁边,时时反复展看玩味,对人生感悟不谋而合,于是派遣他的儿子把图拿来,通过刑部郎中刘谦作为介绍人,征求我的文章。
如虚满的道理,姑且不论。圣贤绝顶聪明的莫过于尧舜禹汤,而四位圣人所执行的同是一个“中”字呀,之后子思作《中庸》解释说:中是不偏不倚,而正道于是建立,应用于实践中则是莫过头,也不要不到的原则,中庸呀,正道呀,实在是君子持身保家的理念呀。
谢学源观察欹器悟出道理,一旦翻然改变人生道路,以满覆作为告诫,那近于见机应变的做法,实在值得尊重呀,比起为图小利,不顾廉耻混迹于生意场中,而不知止步的人,怎可以同日而语啊。我欣赏他的资质不凡,因此写了此文来坚定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