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宋徽宗书》

1309 跋《宋徽宗书》

(原文)驯象卫百户冯孟威,间出宋道君皇帝、书杜少陵《秋兴诗》一首。其存者仅十字,笺凡三幅,每幅后书:臣杨瑀奉敕监造,信内府物、而道君书无疑也。

按诗所谓昆明织女、石鲸者,昔汉武帝欲征昆明夷,为其有溪河,乃作池象之,以习水战,于池左右作牵牛织女,以象天河,又尝刻玉石为鲸置其中,每雷雨,鲸辄鸣吼、鬐尾皆动,乃侈靡之事,故少陵伤之,形诸歌咏。而道君好神仙、广池苑、喜边功,与武帝无异,故其形诸翰墨者,无非此也。

虽然道君书极精妙,当时宸翰未有过之者,片纸只字,散落人间,得之者如获隋侯之珠、卞和之璧,惜其不书《无逸》,而徒书此,所以重后世玩之者慨也,因孟威之请,书以归之。

注释:①驯象卫——明代广西都指挥使司所辖十卫之一。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为对付麓川土司的象阵,明朝廷设立驯象卫。驯象卫首设于思明府(今广西宁明县)凤凰山,洪武二十年(1387)沿江迁至南宁府,二十二年(1389)再由南宁府沿江而下迁至横州(今广西横县),驻地今为横县横州镇迎宣门至四官岭一带。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而千户又隶属于万户,为世袭军职,受千户管辖。②杜少陵——杜甫自称少陵野老。《秋兴诗》: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释:③杨瑀——瑀(雨yǔ),玉名,此处用于人名,杨瑀 (1285-1361),字元诚,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一年,年七十七岁天历年(1329-1330),擢中瑞司典簿。文宗爱其廉慎,超授奏议大夫,太史院判官。④织女石鲸——见注②之诗。⑤鬐(其qí)——同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运动器官,由薄膜和刺组成。⑥宸翰——帝王的笔墨,包括字画。⑦隋侯之珠——传说中的宝珠。卞和之璧——春秋时楚人和氏(卞和)所得的宝玉,叫和氏璧。⑧《无逸》——出自《尚书》,集中表达了禁止荒淫的思想。

(译文)广西驯象卫百户冯孟威,最近取出宋朝道君皇帝、书写杜甫的《秋兴诗》一首,它残存的仅有十个字,笺有三幅,每幅后面写着:臣杨瑀奉敕监造,相信是内务府的物件、而且是道君皇帝书写,这点是无疑的呀。

按照诗中所谓昆明织女石鲸的事,昔日汉武帝想征服昆明的小数民族,因为有溪河阻隔,故在平地开池作为驯象池之用,以练习水战,在池的左右两边琢有牵牛、织女石像,以作为天河的景象,又曾刻玉石作鲸鱼安置在其中,每逢雷雨交加,石鲸都会鸣吼,鬐尾都会摇动起来。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所以杜甫讽刺这事,表现在歌咏中,而宋徽宗爱好神仙、大修园林池沼、喜欢扩大边疆,与汉武帝没有两样,所以在他舞文弄墨时,无非如此罢了。

虽然道君皇帝的书法非常精妙,当时帝王的墨迹没有超过他的,片纸只字,散落在人间,得到它的人好如获得隋侯之珠、卞和之璧,可惜他不去书写《无逸》,只是书写这种诗句,所以后世注重赏玩的人感慨呀,因冯孟威的请求,写下这篇跋归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