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山《周氏家谱》序

1142 顾山《周氏家谱》序

(原文)江阴顾山周氏为邑著姓,旧有谱牒毁于前代兵燹,世系莫得而稽。今六世孙璂肇为家谱一通,以学谕为一世祖,迨今已六传,立图析派,灼然可考,视彼妄援名阀以诬厥先者,不可同日语。学谕四传至伯源,甫幼孤,遭元季兵乱,赖母兄无锡徐万户者保育有成,赘于徐族,痛惟先世所积荡然一空,屋宇煨烬,田园荒芜,日夕疚心。

会国朝平定海宇,洪武初始回顾山,力复故业,备尝艰苦,构屋才数楹,垦田才百亩,积廿余年,资产饶裕,田逾数千亩矣。然性仁厚,喜施予,人以急来告者,周之弗吝;有忿争不平者,不之官府,而诣之决枉直,得一言则释去。建祠堂以奉先,延明师而教子,笃于伦纪,不事浮靡,人皆以长者称之,诚周氏中兴祖也。子逊苑性孝友、嗜义若渴,一家化之,益敦和睦,人谓其有父风。今璂兄弟知问学、敦礼义,足承其家,岂非先世善行所积而至此乎。璂来京师,因出所为谱,谒文为序。

维昔先王众建诸侯,赐姓命氏,爱立宗法,以维本支。自宗法坏、谱牒兴,魏晋以降,官有簿状,家有谱系。隋唐尤重之,坏于五季兵燹之余,至宋大兴文治,谱牒再盛,诗礼故家,乌可置于度外哉。今璂兄弟既知所重,诚能笃志诗书,力于为善,以绍乃祖乃父之风,衍家庆于无穷,则子孙蕃盛,将绳绳而书,当不止如今日也。

於戏,img枝之蕃,本之盛也,流之长,源之深也,若夫愈久愈茂,愈传愈远,则又在乎培之濬之也。为周氏子孙其尚勖之。

注释:①江阴——江苏省县名。顾山,俗名三界山,江苏名山,是红豆故乡,地处江阴、无锡、常熟、张家港四市交界。此处指顾山镇。②兵燹(冼xiǎn)——战火。③璂(其qí)——古代皮帽合缝处的玉饰。此处用于人名。一通,全编。④学谕——即教谕,州县儒学主管。⑤甫幼孤——刚处于幼年而失去父亲。⑥元季——元朝末年。⑦母兄——母亲的哥哥,即舅父。⑧不之——不往。⑨诣诣(艺yì)——诣,指往尊长处。之,代词,指上文之周伯源。决枉直,分出有理与无理。⑩笃于伦纪——热心封建礼教。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译文)江苏江阴县顾山镇周姓是县里著名的姓氏,旧有的家谱毁于前代的战火,世代相承的族系已无法查证。如今六代孙周璂肇修辑家谱一本,以教谕公为一世祖,距现在已经传了六代,画图表分析支派,明白清楚的可以考察,比起那些攀附名门望族乱编祖先的人,根本不同。教谕公四传到周伯源,刚年幼没了父亲又遭逢元朝晚年的兵乱,幸赖母亲的兄长无锡县徐万户的保护教育成人,做了徐家的上门女婿。痛惜祖先所有的积蓄空空如也,屋宇化为灰烬,田园荒芜,日夜痛心疾首。

正好国朝平定海内,洪武初年才回到顾山,努力恢复旧业,挨尽艰苦才建筑房屋几间,开垦田地百亩,积累二十多年,资产很多,田地超过几千亩了。但周伯源性情仁厚,喜欢施舍给人,有急迫事情来求告的,周济他人不会吝惜;有纷争不平的人,不去官府论理,而是到他那里裁决曲与直,得到一言肯定就散去。建筑祠堂来供奉祖先,请来明师教育儿子,谨守人伦法纪,不爱铺张浪费,人们都以长者来称赞他,实在是周氏的中兴之祖呀。儿子周逊苑为人孝顺友爱、好义之极,带动全家更加和睦,人们说他有他父亲的风范。如今周璂肇兄弟知道上进,热衷礼义,足以继承家风,这难道不是祖先行善积德而至有此回报吗。周璂肇来到京师,因出示他所修的家谱,请求我作序言。

昔日先王大批设立诸侯,赐给姓和氏,又设立宗法制度,用来维护家族的源流。自从宗法制度崩溃、族谱兴起,魏晋两朝以来,官府有簿册,家庭有谱系。隋唐尤其重视族谱,毁坏于五代战火之中,到宋朝大兴文化政治,族谱再度兴盛,诗礼传世的世家大族,怎可以置身于度外呢。如今周璂肇兄弟已经重视这事,真能潜心诗书,努力行善,继承先辈传统,将福泽光大下去。那么子孙蕃盛,源源不断,应当不止今日的兴旺呀。

唉,枝叶多,因根本壮,流水长,定源头深。要流长传远,就必须固本培原,不断疏导,还希望周氏的子孙们你们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