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君诔

1501 王府君诔

(原文)宋季,闽之王氏有仕为架阁者,来居宝安鳌台之阳,至今子孙蕃为诗礼名家,若宏卿府君尤表表者也。府君少负奇气,尝从乡先生学,见谈论古之忠义、孝友、磊落奇伟之事,辄倾耳听,咨嗟叹息欲起之九泉,与其同游而不可得。

元季岭海绎骚,族人倡义兵,保障乡里,府君即奋其材智为安辑计,人皆倚重。洪武初,以旧尝保山寨,例赴京师,时仲兄惠卿偕行,为人所害,乃走诉都台,竟白其冤,人皆义之。后选戍彰德蚁尖寨,每从征讨,上功幕府,末及超用,竟以老疾还家。居蚁尖时,以弗获事其母,尝登太行,引领南向,见白云孤飞,则潸然饮泣,悲不自胜。后闻讣,设位奠,哭绝而复甦者数四,自是遇二亲讳晨,哀怆如初丧时,兄弟六人,img四人先逝,惟与兄龙南县丞真卿友爱。雅好周人之急,曾不顾家有无,待宗族乡党恩礼甚至。教子侄严而有方。尤喜谈论,耆旧过从,问京都及中原人物、胜概,覙缕数千言,img听者忘倦。至于衔杯接席,则欢笑为乐,有古人风度。

予家与王氏世为婚姻,亡弟琦又府君子婿,家尊大人与府君尤亲密。洪武季年予自桂林考满,img便道归省,拜府君于稼穑亭,img观其襟怀冲旷,谈论慷慨,犹不减平昔,觞酒间谓予曰:“今乡里诸老澌尽,img所相知者惟吾与而翁耳。img而当以远大自期,img他日锦还又当为而翁贺也。img奉别后未尝忘所言,意谓异时归省,尚得侍杖屦以聆清诲。近得讣,闻府君于永乐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捐馆舍,img不亦重可悲乎。追念畴昔,情不自已,因诔辞一通,以著府君之行,img且以洩予哀云,诔曰:

王为著姓,至宋尤盛。晋公三槐,img世罕与並。卓哉架阁,img自闽而来。

宦游广海,定居鳌台。族大而蕃,有贤孙子。继继承承,克敦诗礼。

於惟府君,img志行瓌奇,img有殖而丰,img奚啬厥施。img义声洸洸,img撼于乡邑。

于其云亡,img孰不伤衋。img虽则云亡,视之若存。庆泽绵延,被于后昆。

有封斯隆,img过者必式。img于以诔之,用昭潜德。img

注释:①架阁——官名。掌保管帐籍文案等档案。宋尚书省有管干架阁库官,宣和(1119-1125)间废。绍兴十五年(1145)复置,吏、户部各一员,礼、兵部共差一员,刑、工部亦共差一员分以主管尚书某部架阁库为名。嘉定八年(1215),又置三省、枢密院架阁官。金、元尚书省有架阁库管勾官,明废。②宝安——晋置宝安县,唐至德二年(757)改名东莞县,故城在宝安县东。宋开宝六年(673)移至今县地。陈琏好古,称东莞之古名。鳌台,东莞厚街古地名。③表表者——杰出者。④乡先生——退休官员中德高望重的人。⑤孝友——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为友。⑥元季——元朝末年;岭海,广东;绎骚,通“驿骚”,由驿站传来的消息引起动荡。倚重,借重他的本事。⑧都台——都察院,在京城的监察机构。⑨彰德——府名,府衙在河南安阳县。⑩讳晨——忌日,通常写作“讳辰”。img兄弟六人——王德明,字叔达,六子:仁卿、遗卿、靖卿、珍卿、弘卿、裔卿(见1403篇)。王弘卿居第五。img覙(罗luó)缕——曲折连绵。img考满——明朝的考核制度分为两种,一个叫做考察,一个叫做考满,考察就是对于天下所有的官员进行考察。不限于哪一个官员的具体的任期。考满就是就一个官员而言,在他任职三年、六年、九年的阶段,进行考察。这叫考满。所以考满三年叫做初考,六年叫做再考,九年叫做通考,通考就是把这九年任职期间的表现都考察下来。img府君——已故男性祖宗的敬称。稼穑(色sè),春种秋收,泛指农事。img澌尽——渐渐逝世。img而——同汝,你。而翁,你的父亲。耳,而已,罢了。img而——同“汝”。远大自期,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img锦还——衣锦还乡,功成名就回故里。img捐馆——死亡的代词。人死了,自然把房产一切都抛下。img府君之行——府君的逝世。img晋公三槐——宋王旦之父王祐在庭院中亲植槐树三棵,说“我的后人必定有官居三公的。”img卓哉——了不起啊!img於(乌wū)维——於,赞美词;维,语助词,无义。img瓖——同“瑰”,瑰奇,珍奇,志行瑰奇,抱负不凡img有殖而丰——积学多多。img奚啬厥施——为何展才的机会这么少?img义声洸洸——义声,做好事的美名。洸洸 (恍huǎng),汹涌的样子。img于其云亡——对 于他的逝世;云,古文语助词,无义。img孰不伤衋(色sè)——谁不悲痛。img有封斯隆——有座坟墓它高高竖起。封,指坟墓,斯,其,他;隆,高高竖起。img过者必式——路过的人必定以他为榜样。img用昭潜德——用来公布逝者的美德。

(译文)宋朝末年,福建有个姓王而做架阁库官的人,迁居在东莞厚街鳌台的南边,至今子孙蕃盛成为著名的诗礼之家,如宏卿府君尤其杰出的人呀。府君少年时抱负不凡,曾师从乡先生学习,听见谈论古时候的忠义、孝顺友爱、光明正大事情,都专心倾听,赞美叹息恨不得把逝去的古人叫过来与他为友。

元朝末年广东骚动,族人倡议招集义兵,保障乡里,府君立即发挥他的才智筹划好安抚的计策,人们都倚赖他。洪武初年,因旧时曾保卫山寨,按例前往京师,当时二兄王惠卿(1403篇作“遗卿”)与他同行,被人害死,于是到都察院投诉,后来使二兄的冤情得以昭雪,人们都认为他仁义。后来选拔他护卫河南彰德蚁尖寨,每次跟从征讨,上报功劳到中军帐里,未来得及重用,竟以老病回到家里。居住在蚁尖的时候,因为不能服事他的母亲,曾经登上太行山上伸颈向南观看,见白云孤独地飞过,就流泪哭泣,悲伤得不能自我控制。

后来听闻母亲的死讯,设灵位祭奠,哭倒在地而又醒过来的事有许多次,自此以后遇到两位亲人忌日,哀伤悲痛有如当初丧亲的时候,府君兄弟六人,四人先死,只与兄长龙南县丞王真卿(1403篇作珍卿)友爱,极好周济别人的急事,曾不顾家里有没有,对待宗族乡亲礼遇很周到。教育子侄严肃有方法。尤其喜欢谈论,年高望重的人与朋友向他询问京师以及中原人物、美好的景观,婉转说来数千言,使听的人忘记疲倦。至于待客,排开酒席,开怀大笑,有古人的风度。

我家与王氏世代有婚姻关系,死去的弟弟陈琦(兰轩公)又是府君的女婿,家父大人与府君尤其亲密。洪武末年我从桂林考满,顺便归家探亲,拜见府君在稼穑亭,看他的胸襟淡泊旷达,谈论慷慨,还是不减平日的样子,敬酒之间对我说:“今日乡里几位老人一个个的走了,所与相知的人只有令尊了。而你应当青云直上,他日衣锦还乡又当为令尊祝贺呀。”告别之后没有忘记他的说话,心中认为以后归家探亲,还能够随侍府君拄杖漫步、聆听他清晰的教诲。近日得到他的死讯,听说府君在永乐十二年(1414)十一月十四日逝世,不也是更加可悲吗。追思以前的事,情绪不能自控,因此作悼辞一篇,以追述府君的德行,而且以此来寄托我的哀痛,诔说:

三画之王称大姓,到了宋朝更兴盛。庭植三槐封晋公,子列三公谁可并?

业绩非凡架阁才,当日曾由福建来。来到广东乐此地,携家带口住鳌台。

族大而兴如日起,子孝孙贤富桑梓。世代相传尽书香,热衷诗礼皆如此。

了不起啊王府君,抱负非凡异众人。满腹经纶才学好,怀才不遇志难申。

善名尽向鳌台集,一片称扬震乡邑。宏卿一旦命归西,老少闻声谁不泣?!

虽然善长一朝亡,生受尊崇死有光。庆泽延绵因积福,儿孙受益永无疆。

有座高坟壮山色,过者以他为准则。我作悼辞怀念他,用来展示生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