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浙江柯宪使之任序
(原文)国朝稽古建官,尤重风宪之职,①内有都察院,外有按察司,②今之按察使即汉部剌史、唐观察使也。掌察所部疑狱、正纪、崇化,而按官吏之不法者,人莫不畏惮之,其职任不既重矣乎。若非器识卓异、才猷优长、明达大体者,不足以膺是任。
今掌吉水县太守池之建德柯君启晖,③九载政成,方赴行在吏部,④适为廷臣荐,特授浙江按察使,就此之任,恩至渥也。应天府治中檀凯,⑤笃同门之好,征文为赠。
予闻君博学有文,事亲孝谨,永乐乙酉,奋由科目,修书中秘、⑥习字翰林、⑦后官给舍,⑧藉甚有声,尝上疏历陈时政,直言无隐,遂有吉水之命。
夫吉水号为剧邑,⑨庶务丝棼糜沸,⑩素名难理,君自视篆,德礼威严,并行不悖,矧学问之高、
词翰之美,足以服人;刚明廉正,不避强御,
足以驭众。由是吏畏其威、民怀其惠,而政誉赫然闻于两京,不然,何以有今日之美擢乎。
昔高赋言国家置提刑司,盖欲平反狱讼,使民不冤。周元公为提刑,以洗冤泽民为己任,是知古人未尝以文致为能事也。君今祗荷恩荣,长宪于浙,
当体皇上钦恤之意,澄源端本,俾人相率为善,岂特以法相击搏,而专事威严哉。他年政誉上闻,陟居廊庙,
所建功业,岂下古人哉。因檀治中之请,
书以为赠。
注释:①风宪——风纪法制,由都察院管。②按察司——在行省中的执法机构。③池之建德——池指安徽池州,州中有贵池,以池为州名,明朝为府。建德,县名,隶属池州府。④行在——帝王离京住处,此文指南京。⑤应天府——朱元璋建立明皇朝于此定都,正统六年改名南京。治中,官名,汉代置治中从事史,为州刺史的助理。隋代成为郡的佐官,至唐改为“司马”。明清惟京府(如顺天府、应天府)置治中。⑥修书中秘修书指编国史;中秘:中书、秘书两官署合称。明朝指礼部。⑦习字翰林——指在翰林院办公。翰林院是文臣以文学为帝王服务的机构。⑧后官给舍——后来当的官叫给事中(详见107篇注①)。⑨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吉水,江西省县名。⑩丝棼(芬fēn)——像乱丝一样没有头绪;糜(弥mí)沸,像粥一样翻滚。形容事务多而乱,难以处理。)视篆——古代官印以篆书通行,故新官上任称视篆。(
(审shěn粤音诊)——况且。
强御——权势。
周元公——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定居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元公是他的谥号。他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赋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延。
长(掌zhǎng)宪——执法。
陟(质zhì)居——登上;廓庙,朝廷。
檀治中——檀,姓氏;治中,官名,见注⑤。
(译文)国朝根据古制建立官职,尤其注重风纪法制的职务,内有都察院,外有按察司,现在的按察使即是汉代的部剌史,唐代的观察使呀,执掌观察所属部里的疑难冤狱、纠正风纪、崇尚教化,而制止官吏中不法的人,人没有不畏惧他们的,这个职位不是很重要吗。不是绝顶聪明、才智非凡,顾及大体的人,是不足以担当这个职务的。
今日掌管吉水县的太守池州建德县柯启辉,九年政绩功德完满,正赶赴南京吏部,刚好因为他被廷臣推荐,特别授予浙江按察使,就此上任,是最高的恩惠呀。应天府的治中檀凯,同学情深,请我作文章作为赠送。
我知道柯君博学多才,侍奉父母周到,永乐乙酉(1405),奋发由科举出身,修国史在礼部,掌管笔墨于翰林苑,后来在六科给事中当给谏,很有声誉,曾经上呈奏疏,历陈时政,直言无隐,于是就有吉水县的任命。
吉水县称为繁重的县,政务纷繁混乱,向来有名难治理,柯君自从掌印理事,德礼威严,并行不悖,况且学问很高,文章精美,足以服人;廉洁正直,不避权奸,足以领导众人。于是吏员畏惧他的威严,民众感怀他的恩惠,而政治的声誉闻名于两个京城,不是这样,何以有今日美好的提拔呢。
昔日高赋说国家设置提刑司,本想平反冤狱,使民众不被冤枉。周敦颐做提刑使,以洗刷冤案造福民众为己任,是知道古人未尝以舞文弄墨为本事呀。柯君如今敬受皇恩,在浙江执法,应当体谅皇上怜恤的意思,正本清源,让人心齐向善,怎可以粗暴执法,而去显示威严呢。他年你的政治声誉被皇上源听闻,到朝廷当官,所建立的功业,岂会低于古人呢。因治中檀凯的请求,写此文作为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