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族谱》序
(原文)余熟闻同邑方氏系出闽之莆田,先世贵盛为人所称,但未获谱牒一睹为快也。其十二世孙:元宗、应祖、义余、騑寿等,近以其得于莆田族人所录寄谱系一通,①与东莞之派若合符契然,于是续之遂成完谱,征文为序。
余因阅之,始知其先世贵盛有所自,信昔之所闻为不虚矣。其先有讳琡者家浙江,②仕唐为都督府长史;③子殷符,威王府谘议,④以平黄巢功,进秩银青光禄大夫,⑤兼御史中丞。生七子,三子早世,⑥四子因仕各寓它所:家滁之来安者,则户部侍郎廷年之后;家江州者,尚书左仆射廷滔之后;⑦其一则守潭州湘阴簿廷远之后也;莆田之祖乃中丞第三子廷范府君,而闽人号为长官者。
府君初为温州固安尉,⑧历长溪、古田、长乐三邑宰,后定居莆田,以子贵,累赠金紫光禄大夫。⑨唐季王审知据闽中,⑩府君六子皆仕于王,仁逸水部员外郎、仁岳秘书少监、仁瑞秘书著作郎、仁逊大理司直、仁戴礼部郎中、仁远秘书正字,所谓长官六房者是也。入宋由科第居显官者,踵恒相接,声华文物,震耀当时。莆田之方,虽未有如长官族之盛也。
嘉定中有讳大琮者,是为长官十一世孙,由儒奋历官至通议大夫、
广东经略安抚使、直宝谟阁学士,
赠银青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吏部尚书,
谥忠贞。
二子:演孙朝议大夫、司农卿、秘阁修撰;
荣正奏朝奉,
始居东莞,迄今殆将八传。虽未有如莆田之贵盛,而子孙咸能守诗礼之教,敦礼义之习,各务本实,以殖其家,为吾邑衣冠茂族,可谓无忝于长官之后矣。
张子曰:子孙贤族将大焉。则方氏所积之厚而发达者,其将有俟欤。因书此俾为子孙者,知先世之盛,思有卓立而无忝焉。
注释:①一通——整本,中间不缺页。②琡(触chù)——美玉。③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④咨议——咨询议论。谘议参军之职,是官名。⑤黄巢——(820-884)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摧毁了腐朽的李唐。光禄大夫——隋炀帝以九大夫和“八尉”构成本阶,九大夫即:光禄大夫,从一品;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从二品;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银印青绶(穿印之丝带青色)。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⑥三子早世——世同逝,三个儿子夭折。⑦尚书左仆射——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秦律中有仆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⑧温州固安尉——温州,浙江府名,地在温峤岭之南而得名。固安尉,固安县掌军事刑罚的小吏。⑨累赠金紫光禄大夫——死后帝王封的虚衔。金紫,金印紫绶。⑩唐季——唐朝末年。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堂村)人。五代闽国创建者,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尽有闽地。潮卒,继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秘书正字——秘书,指秘书省,又名兰台、麟台,秘书省内设秘书监(皇家图书馆馆长,从三品)一人,秘书少监(副长官,又名兰台侍郎,从四品)二人,秘书丞一人,秘书郎四人、校书郎八人、正字四人……
嘉定——南宋赵扩(宁宗)年号,1204-1224。儒奋——科举进身。通议大夫,是文散官衔,在元代是正三品,需要配合实授官职才行,否则只是虚衔,很多出土的墓志铭上都有这个衔,这是经常赠授的官职。
经略安抚使——唐代边疆地区设“经略使者”。“观察使者”还兼经略使。宋代沿边大将都兼“经略”。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值,值班。宝谟阁,嘉泰二年(1202)置,藏光宗作品。置学士、直学士、侍制等官管理。
开府仪同三司——方大琮死后,帝王封赠为吏部尚书,尚书府开张仪式规格按三司(即三公:帝王师太师、太傅、太保)的礼遇。
谥忠贞——谥(音示),死后皇帝赐的号。正确写法是“諡”,但不少书籍讹成“谥”。
朝议大夫——文散官名。
朝奉——宋朝官阶有朝奉郎,朝奉大夫,明、清则常称盐店、典当店员为朝奉,亦有地方用以称乡坤。后来徽州方言中称富人为朝奉。
张子——(张良)所著作的家训,同《朱子家训》一样由于书写比较经典,比较朗朗上口,所以在世界上传播开来。
无忝焉——无愧于这个家族。焉,于此。
(译文)我早就听说我县的方氏祖先是福建的莆田人,祖先显赫为人所称赞,但未得族谱一睹为快呀。他的十二代孙:方元宗、方应祖、方义余、方騑寿等人,近来用他们从莆田县族人那里寄来所记录的族谱全文,一与东莞派系对照正好吻合,于是继续修辑便完成族谱。请求我作序言。
我因此阅读这本族谱,才知道他的祖先显赫兴盛是有根据的,以前听说的一点不假。他的祖先有名叫方琡的人安家在浙江,在唐朝任都督府的长史;儿子方殷符,任威王府的咨议,因平定黄巢有功劳,进升官阶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方殷符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儿子早逝,四个儿子因为做官居其它地方;家住滁阳来安县的,是户部尚书方廷年的后人;家住江州的,是尚书左仆射方廷滔的后人;其中一个就是潭州(现在湖南长沙)湘阴县主簿方廷远的后人。莆田的祖先乃是方殷符中丞的第三个儿子方廷范府君,也就是福建人号称长官的人。
府君当初做温州固安县县尉,历任长溪县、古田县、长乐县三个县的县令,后来定居在莆田县,以子显贵,死时封赠至金紫光禄大夫。唐朝末年王审知割据闽中,府君的六个儿子都出仕于王审知,方仁逸任水部员外郎、方仁岳任秘书少监、方仁瑞任秘书著作郎、方仁逊任大理司直、方仁戴任礼部郎中、方仁远任秘书正字,所谓长官六房为官的就是他了。进入宋朝由科举及第显贵的人,经常是接踵而来,声誉门第,震撼当时。莆田县的方姓虽多,没有像长官一族那么兴盛的。
南宋嘉定时期有名叫方大琮的人,是长官的十一代孙,由科举出身历任官至通议大夫、广东经略安抚使、直宝谟阁学士,死后赠封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府开光的仪式同帝王师、特进吏部尚书,諡号忠贞。他有两个儿子:方演孙任朝议大夫、司农卿、秘阁修撰,方荣正是朝奉,并开始居住在东莞,至今差不多承传了八代人。虽然没有像莆田时那样显贵兴盛,而子孙都能够遵守诗礼的教化,发扬温文儒雅的家风,各自积德行善,巩固根基,成为我县的官宦大族,可以说是无愧于长官的后人了。
张良说:子孙贤德的家族将会大兴旺。那么方氏所积累的德厚而出人头地的,今后一定会等得到。因此写这篇序文让作为子孙的人知道祖先的兴盛,想到自身的建树而无愧于祖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