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康叶知县序
(原文)宣德初,予自四川宪使召回,①改南京通政使,②掌国子监事,③日邵武泰宁叶应诚氏在诸生中,④文质彬彬,⑤工画芦雁松鹤,⑥得崔白、马九霄笔意,⑦声光动于六馆,⑧后予以内艰去,⑨应诚亦省亲回,与应诚不相闻者数岁,及予长通政使司事,⑩应诚来相见,意甚欢也。宣德十年冬十一月,授金华永康县知县,一日介予同郡颜学渊来谒赠言。
夫今之知县即周之县正,所以导扬风化、抚字黎民、
劝善罚恶、理狱讼、平税赋,其职不轻而重可知。洪惟皇上纂承丕绪,
缉熙重光,
图治任贤,尤重邑宰之选,应诚育才胄监有年,学博而富,行修而介,
文艺复优,于一邑也何有。
且永康为金华名邑,
人尚诗书,风俗淳美,素号易治。
兹行诚能推所蕴,以措诸政,和易以道之,子谅以涖之,
忠厚以近之,而又加之以不欺,予知从化者恐后,日与百姓相安于太平无事之日,其享邑宰之荣,岂有穷乎。予知政务多暇,绘事益工,声名当不在崔马下,岂但著循良之名,如卓鲁辈而已哉。
行矣勉旃,
予尚拭目以观政化之成也。
注释:①宪使——即按察使,一行省中最高法官。与布政使、都指挥使为地方政、法、军三巨头。②通政使——为明朝、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正三品。该职位为通政使司的主官,职责为审阅校阅题本,辖下有通政副使、通政参议等从官。③掌国子监事——即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第一把手。④邵武泰宁——邵武府泰宁县,在福建西北部。⑤文质彬彬——既知书识礼,又保持朴素作风。⑥芦雁——以芦苇为背景的雁;松鹤,以松为背景的鹤。⑦崔白——(约1004-1088),中国北宋画家。字子西。活跃于宋神宗前后。濠梁(今安徽凤阳)人。这位画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只是个民间画工,生活颠沛流离。马九霄——作为河源一代名宦载入了河源县志。父亲弃官尽节而死后,马九霄的儿子马志德守父墓遂占籍河源。以后,马氏便在河源安家落户。据槎城北门马氏族谱记载,如今马氏宗族在河源已逾三百多年。⑧声光——名声与光华。六馆,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⑨内艰——母亲逝世的代词。⑩长(掌zhǎng)——领导,作第一把手。介——由某某人介绍。来谒赠言,来拜请作序相赠。
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
无字黎民——古时太守称州牧,就是说他的身份是牧羊人,百姓是牛羊。抚字,就是治民的秘诀,就是怜惜地以手在牛羊身上安抚。此处比喻实施宽松亲和的政策,使民众甘心受其统治。
纂承丕绪——将继承皇统比喻成编织一条大绳,后人接过前人编织的任务继续编织下去。丕,大也。绪,原义是丝头,此处指大绳编开的接驳口。
缉熙重光——重光即重华,舜帝的名字。缉熙,亦作“辑熙”,和乐貌。缉熙重光意译为:重建舜帝时代的和谐社会。
行(杏xìng)修而介——行,指道德品质;修,指修练;而介,介指坚实,基础坚实。意译为:有着崇高的道德。
于一邑也何有——在一县之中还有谁比得上他呢,言下之意,他领导这一县是当之无愧的。
金华——浙江县名,解放后并入金华市,境北有金华山而得名。盛产龙须草,传说是赤松子得道之处。
和易以道之——道,此处通“导”,引导。串译为:以和颜悦色耐心开导民众。
子谅——据1939年版《辞源》,子谅,《韩诗外传》通“慈良”,仁慈善良。
卓、鲁——汉卓茂、鲁恭的并称。均以循吏见称,后因以指贤能的官吏。
勉旃(詹zhān粤音笺)——勉,努力;旃,等于“之焉”两字连用。
(译文)宣德(1426)初年,我从四川按察使任上被召回朝,改任南京通政使,执掌国子监的事务,当时邵武府泰宁县的叶应诚在学生群中,文质彬彬,擅长画芦雁和松鹤,得到崔白、马九霄的笔意,名声光采震动了国子监,后来我因为母丧离去,应诚也因为探亲回家,和应诚不通音信已有几年,到我领导通政使司时,叶应诚前来相见,情意很喜欢呀。宣德十年(1435)冬十一月,叶应诚被授予金华府永康知县,一日因我同郡的颜学渊作介绍拜访要我写序作赠言。
今日的知县即是周朝那时候的县正,所以要引导风俗教化、实施宽松亲和的政策、劝导善良惩罚罪恶、治理冤狱案件、平衡税收财赋,这个职务重要程度可想而知。皇上继承国家大业,重建尧帝时代的和谐社会,为了治理而任用贤能,尤其注重县令的选拔,叶应诚在国子监培育人才多年,学问博大精深,有着崇高的道德,而又精文艺,在一县中还有谁能比得上他呢。况且永康是金华著名的县分,人民崇尚诗礼,风俗淳朴美好,向来称为容易治理。
这次任命如果能以平常所学,用来施政,以和颜悦色去开导他们,以慈善的心去执政,以忠实厚道地亲近民众,而又言出必行,我知道遵从教化的人会争先恐后,每天与百姓相安于太平无事的日子,他享有县令的尊荣,岂会有止境呢。我知道政务有很多闲暇,让他的画技精益求精,声名应当不在崔白、马九霄之下,岂但只是循良的名声,如卓茂、鲁恭而已呢。此行多加努力,我还要拭目以观看他政治教化的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