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宋高宗赐宗简公御札后

1346 书宋高宗赐宗简公御札后

(原文)思陵初为兵马大元帅时,制除朝奉郎、集英殿修撰、河北义兵都总管副元帅、金华宗公汝霖为徽猷阁侍制,御札一通,乃靖康二年春三月二十有六日所发也。公九世孙,监察御史翰,复装潢成轴,征题其后。

於戏,当靖康之季,金虏背盟,侵轶畿甸,京城戒严,上下汹汹,时思陵为康王在湘州,渊圣密遣人赍蜡书诣之,命充兵马大元帅,公实为之副,及虏登城,思陵议行军所向,公请直趋开德府,以解京师之围。及至,选精锐与虏前后十三战皆捷,虏自是不敢犯开德境。逮领勤王之师,而北道总管军士,肆为剽括,甚于虏骑,公移书切责。其帅赵苑辈,竟不自省,各拥兵环京,列屯不进。公料虏有异谋,阴为之备,且会兵五旬,无一人至者,即欲以孤军进,适得帅府檄,乃进栅南华与虏遇,出其不意败之,时二帝在郊宫,张邦昌以虏命僭立,img虏分兵寇开德,公遣裨将孔彦威等击败之,又与虏大鏖濮州,img公自南华遣二千骑援之,虏引去复向开德,彦威等复击败之,公亲提所部节制兵,至卫南与虏遇,img奋不顾身转战而东,及王孝忠战殁,公以忠义激励将士,人人思奋,莫不一当百,虏大败,斩首千余级,遂据韦城。img且料虏必来袭,徙军南华,虏果夜至,无所获而去,公遂遣兵至大沟河,与虏战又败之,虏夺气不敢出,img是时似有可乘之机矣。奈何勤王之兵,逗留不前,独公屡战屡捷,此思陵所以嘉叹不已,而札辞极于褒崇也。

不特此也,当其留守汴京,img政令肃然,奸宄屏迹,img及二帝蒙尘,img屡上章思陵乞早正宸极以定民志,img推戴之功居多。后虏拥众再渡河,img意欲深入,公出奇决胜,屡挫贼锋,虏遂远遁,不敢南向。无何,思陵驻跸淮甸,img公守都城,招集卒徒百八十万,军声大振,自请身先士卒,收复河南,冀成中兴之绩。img奈何书再上,而思陵不悟,竟为汪黄辈所沮,img赍志而殁,img岂非天乎。

使思陵早听公言,则国耻可雪,中原可复,而王业不偏安矣。公殁三百年后,而此札幸存,固神物阴有以护持之者,是宜翰之珍藏,犹拱璧也,img于是特著开德、濮阳、卫南、南华之绩,俾读之者,知公奇谋英略,为不世出,img而札辞褒崇未为过也者,其平生仕迹,与孤忠大节,img嘉言谠论,img具于《宋史》与王镕所录遗事,兹不赘云。

注释:①思陵——宋高宗赵构死后葬于会稽之永思陵。宋人因以思陵为高宗的代称。②制除——御封,帝王赐予官职;侍制,版本有误,当是“待制”。制,皇帝诏令,待制,等候皇帝诏令。宗汝霖——名泽,婺州义乌人也。母梦大雷电有光下烛,寤而生。汝霖元佑六年登进士第,历官州县。北宋末年,被任命为开封府尹。时汴梁城经洗劫后,物资匮乏,商人囤积居奇,百姓怨声载道。宗汝霖为稳定物价居功不小。③靖康二年——(1127),宋钦宗赵桓,其年号只有两年,因发生“靖康事件”,宋徽宗、钦宗父子被掳,北宋结束。④监察御史——见301篇注③“御史”条。翰,指宗翰,宗汝霖九世孙。⑤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⑥侵轶(同佚,突然)——突袭,包围。⑦湘州——辖区为湖南全省,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州治在临湘,属长沙府。⑧渊圣——宋钦宗,赍(机jī粤音挤),携带。⑨开德府——旧名澶州,今为河南濮阳。宗泽率军至开德,与敌人打了13仗,仗仗获胜。⑩进栅——进驻,军队向前移营。栅(炸zhà粤音闸、册)、(山shān)木制围护设施。南华,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境内。img张邦昌——(1083-1127),字子能,北宋末年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举进士,历任礼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职。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东京(今河南开封)时,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对金投降。次年金兵攻陷东京,他建立傀儡政权,曾称「楚帝」月余。高宗即位后被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处死。僭(践jiàn粤音堑)立,超越本份而自立。img濮州——在山东。img卫南——在河南。img韦城——隋开皇六年(586)析白马县置,属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滑州。宋因之。金废。img夺气——士气衰落。img汴京——河南开封。原叫汴州,曾为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的京都,故名。(img奸宄(鬼guǐ)——坏人。img二帝蒙尘——北宋徽宗、钦宗两父子被金人掳走,为尊者讳称“蒙尘”。img正宸极——登上帝位。img河——指黄河。img驻跸——帝王暂时居留。淮甸,淮河流域。img冀成——希望完成,中兴之绩,再度兴旺繁荣的功劳。img沮(咀jǔ)——破坏。img赍志而殁——心愿未了而死。img拱璧——双手合抱之璧,形容璧巨大。img为不世出——世上少有的人物。img孤忠大节——孤忠,罕见的忠诚,大节,舍身成仁的伟大精神。img谠论——正直的言论。

(译文)宋高宗初做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宋钦宗任命朝奉郎、集英殿修撰、河北义兵都总管副元帅、浙江金华县的宗泽(字汝霖)作徽猷阁待制御书一纸,那是靖康二年(1127)春三月二十六日发出的呀。宗泽公九世孙、监察御史宗翰,又将御书装表成轴,征求题字在后面。

唉,当靖康年的晚期,金虏撕毁盟约,侵犯京都地区,京城戒严,上下一片混乱的时候,宋高宗作为康王在湘州。宋钦宗秘密派遣人带蜡书命令他充任兵马大元帅,宗公实际上作为副元帅。及至金虏逼近京城,高宗议论行军路线,宗公请求领军直趋开德府,以解京师的围困。到达时,挑选精锐部队,与金虏前后十三次战斗,都取得胜利,金虏自此不敢侵犯开德境内。等到总领勤王部队,而北道总管的军士,放肆地抢劫搜括,更甚于金虏的骑兵。宗公寄信恳切地责备他。主帅赵苑等人,竟然不去自我反省,各自拥兵环列京城,屯兵不进。宗公预料金虏有阴谋,暗中提防,而且两军会师五十日,没有一人来到。宗公立即想以孤军奋进,刚好得到帅府文书,于是进军南华与金虏相遇,出其不意击败他们。当时二帝(赵佶、赵桓)在天子祭天地的处所,张邦昌奉金虏的命令僭立作皇帝。金虏分兵侵犯开德府,宗公派遣裨将孔彦威等人击败他们,又与金虏在濮州大战,宗公从南华派遣两千骑兵增援,金虏退去又转向开德,孔彦威等人再击败他们。宗公亲自率领手下兵马,到卫南与金虏相遇,奋不顾身转战而向东面,及至王孝忠战死,宗公以忠义激励将士,人人精神抖擞,无不以一当百,金虏大败,斩首千余级,于是占据韦城。而且预料金虏必然要来袭击,调军南华,金虏果然夜晚来袭,无所获而去,宗公于是派遣部队到大沟河,与金虏大战以击败他们,金虏士气衰落不敢出来,当是时似有可乘之机了。奈何勤王的部队,停滞不前,独有宗公屡战屡胜,这就是宋高宗所以赞叹不已的原因,而书信之中对宗公赞赏有加。

不单是这样,当宗公留守汴京的时候,政令整肃,奸邪绝迹。及至二帝被虏,屡屡上奏章给宋高宗请求他早日登基,以安定民心,宗公推戴拥护之功很多。后来金虏拥众再次渡过黄河,意图深入南侵,宗公出奇制胜,屡次挫败金虏的气焰,金虏于是远去,不敢向南发展。不久,宋高宗驻扎在淮河流域,宗公镇守都城,招集士卒一百八十万,军威大振,他身先士卒,收复河南,希望能够成就中兴的业绩。奈何奏书再次上呈,而宋高宗不醒悟,竟然被汪黄之辈所阻挠,壮志未成而死,岂不是天意吗。

假使宋高宗早听宗泽的言论,那就国耻可以洗雪,中原可望收复,而王业可以不偏安了。宗泽公死后三百年,而这篇书信幸而保存,固然神物暗中有护持的力量,是该当宗翰珍藏它,就像拱璧一样呀,于是特别纪述濮阳卫南、南华的事迹,让读这段历史的人,知道宗泽公的奇谋英略,是罕见的奇才,而书信中褒奖推崇未必是过分,宗泽的生平仕途经历,和孤忠大节,他奏章中的良谋和忠言,具备在《宋史》里,和王鎔所收录的遗事里,这里就不再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