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堂诗》序
(原文)靖康蔡钦纯孝人也,①构一室颜曰:②“永思。”间请曰:③“钦先妣,④相先子室家孔宜,⑤妇仪母德称于族姻,不幸终于洪武癸酉,钦时甫六岁,弟文才弥月。明年,先子继捐馆舍,⑥钦与弟皆稚弱,弗克奉襄事二丧,权殡浅土。永乐戊子始克合葬柏树岗之原。今吾兄弟幸而有成者,皆二亲余庆所及,追惟鞠育顾复之恩,⑦犹天之高、地之厚,不可得而报,其思曷有穷乎,⑧此堂所以名,而缙绅君子咸有诗,⑨愿一言为序。”⑩
夫郁于中,未畅于外者,思从而生,而思亲为大。当亲在堂,定省或旷,甘旨或违,固不能无思,是思之恒者。或不幸抱终天之痛,
岁月徂矣,
墓木拱矣,音容寥寥,训言犹在,念承颜之无从、
闻教之不复,其思有不可胜言者。岂但感春雨、履霜露、然后惕然于怀,精意致飨而已哉。
且善思者当事而思,当食而思,当寝而思,终其身而思之不忘,是之谓永思,所以见咏于诗人。
蔡为邑著姓,世与予家联姻,若钦又予弟琦子婿,虽早失怙恃,
而知读书敦礼义,处弟文尤友爱,追思二亲无间昕夕,
其孝盖有足取者,
堂以永思名,不惟子孙有所视效,
闻风者亦将兴起焉。《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钦其有之,因其请,遂书此为孝思堂诗序。
注释:①靖康——东莞境内珠江口地名,《东莞八景》之一:“靖康海市亡人趁”发生地。纯孝,大孝。②颜——题匾额。③间请曰——最近拜访我请求说。④钦先妣——钦,蔡钦自称;先妣(比bǐ),称已去世的母亲。⑤相——辅助;先子,先父,已死去的父亲。室家,宜室宜家,处理家务。孔宜,大为合适。⑥捐馆舍——去世的代词,人死了自然将一切都抛下了。⑦追惟——追想,追思。鞠育顾复,养育照料。⑧曷有穷乎——曷(何hé粤音喝),何,岂,怎么。串译为:岂有止境呢。⑨ 缙绅——见685篇注③。⑩一言——一篇文章。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
终天之痛——指父母去世,再无相见之期,故言终天之痛。
徂矣——徂(殂cú粤音曹),过去;矣,相当于“了”。承颜——在父母面前顺从其喜好行事。
精意致飨(响xiǎng)——诚心供奉先人。
邑著姓——东莞有名的大姓。
失怙(户hù)恃——失去父母。
昕(欣xīn)——太阳将出之时,早;夕,日落之时。
其孝盖有足取者——他的孝心是值得学习的。盖,文言文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连词。
视效——亲眼目睹而作为榜样。
孝思惟则——孝心是为人的基本法则。
(译文)靖康地区的蔡钦是个大孝的人呀,建造一间屋题名:“永思。”曾经请求我说:“钦的先母辅助先父治家十分得当,为人妇的风范,为人母的道德受到亲戚的称赞,但不幸死于洪武癸酉(1393),蔡钦我当时才六岁,我的弟弟蔡文才满月,第二年先父又逝世,蔡钦和弟弟都幼弱,不能敬理两亲的丧事,暂且埋葬在浅土里。永乐戊子(1408)年,才合葬于柏树岗的高地上。而今我兄弟二人幸而长大成人,都是两位亲人的余庆所庇荫,追思哺育眷顾的恩德,如天那么高、地那么厚,无从报答,这种思念还有止境吗,这堂所以得名,而士大夫都有诗赠送,愿你作一序言。”
大凡郁结于心中,未能抒发出来,这愿望由此而生,而思念亲人为重要,当亲人在堂时或误于晨昏定省、或违拗了美食,固然不能没有思念,这种思念是经常的。或双亲撒手人寰终身抱恨,岁月流逝了,墓道的树木拱起了,音容笑貌消逝,教训的语言仍然在耳,想到侍奉身边无从可得,闻听教训已不再,这种思念有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何只见到春雨、脚踏霜雪,然后心头猛醒,虔诚拜祭就算数呢。且真正懂得怀念的人遇事怀念,见食怀念,就寝怀念,到老都思念不忘,这就叫永思,所以受到诗人的称赞。
蔡家是县里著名的姓氏,如蔡钦又是我弟琦的女婿,虽然早年失去父母,而知道读书上进热衷于礼义,对待弟弟蔡文尤其友爱,追思两位亲人不分朝夕,他的孝义实在值得学习,堂以永思为名,不但子孙有所效法,闻风的人亦将产生仰慕之心呀。《诗经》里说:要永远宣扬孝心,孝心是做人的基本法则——蔡钦他具备了,因他的请求,于是写下此文作为《孝思堂诗》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