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黄受益书
(原文)予方退食,①郡斋人来辱书,②兼示佳作,披读之余,清风洒然,尘襟顿释,③喜慰无量。承喻评饰,④固有所不敢当,然作文法,粗知一二,姑为足下言之可乎。
《六经》之文,不可得而言矣。⑤自左氏以来,⑥若屈原、宋玉、司马谈父子,⑦以至唐之韩柳,⑧宋之欧苏,⑨皆烨然著见,有未易及者,由其学有原委,⑩理至气昌,意精词达,如星灿霞烂、如风行水流,皆出于自然也,岂专于雕刻藻绘乎。虽然文之体不一,初欲奔驰放纵,久当收敛,归于简重严正。矧一章一句一字,
俱有法度,纪事者贵详赡,命辞者贵典雅,析理者必欲辨而明,引譬者必欲切而当,又拟人者必于其伦焉,苟不取法于经传,与屈宋以来诸大家之制作,未见其可也,文岂易言哉。
予自少有志斯事,然赋性疏慵,学不加进,加以年来政务纠纷,笔砚荒落,间有所作,不过应酬而已。近有自吾邑来者,
盛谈足下锐志于学,古文日进,予虽喜甚,恨不得一见为快。兹幸蒙示所作,读之使人不忍释手,始信人言之不诬也。
矧年来邑中先辈相继凋谢,斯文之寄,非足下而谁?第恨为薄宦所縻,
弗获预讲论之列,日观所作,以启茅塞也。
文字如数奉回检收,幸幸末中,
尚冀以斯文自爱重。不具。
注释:①予方——我刚刚;退食,从工作岗位下课回家吃饭。②郡斋——陈琏是广东南海郡人,郡斋指广州府儒学;辱书,有辱于;辱书,我不配你给我写信。③尘襟——俗虑。④承喻评饰——多谢赞美过奖。⑤《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历代中华先王累积遗传下来的文教经典、华夏文化早期的六大经典学术,经过周公完善、孔子整理编撰以后,成为华夏文明礼教的基础。⑥左氏——即左丘明,春秋鲁国人。相传是鲁国史官,作《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⑦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司马谈父子,见288篇注意⑦。⑧韩愈——见171篇注⑦。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⑨欧阳修——详第8篇注。苏轼,详241篇注①。⑩原委——事物之本末,此处引申为系统。
雕刻藻绘——此处指刻意求辞藻之华美。
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
间——偶尔。
吾邑——指东莞县。
不诬——不假。
第——但,只是。薄宦,小小的官职。由此断定此文作于桂林执教期间。
茅塞——比喻人心为物欲所蔽。
幸幸末中——很庆幸作为你知己最末一个。
(译文)我刚刚休息进食,广东南海郡儒学有人送来你的信,兼展示佳作,拜读之后,如清风飘洒,心中俗虑,顿时放下,欢慰无限。承蒙来信夸奖,实不敢当。但作文的方法,略知一二,姑且为足下谈论可以吗。《六经》的文章无须谈论了。自左丘明以来,如屈原、宋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轼,都光芒耀眼,后人难以企及。那是由于他们学问有系统,上下一脉相承,意思精炼词语贴切,有如星光云霞一般灿烂、有如行云流水般,都出于自然呀,岂是凋刻修饰的呢。虽然文章的体裁不一样,早期文章喜欢激情迸发、气势纵横,后来趋于收敛,归于简朴庄重严谨,况且一章一句一字,都有法度,纪事文章贵在详细充实,运用辞句贵在优雅不俗,析理文章贵在通过辩论而明理,引喻文章必须贴切得当,又有拟人文章必须两者有共同之处呀,如果不在经传与屈原宋玉以来几位大家的创作里进行学习,那是不行的,文章岂是容易的啊。
我自少就有志做这件事,但禀性疏懒,学习不够努力,加上近年来政务繁忙,笔砚荒落,偶有创作,不过是应酬而已。近日有人自我县来,夸赞足下坚心学习,古文逐日进步,我虽然欢喜,恨不能一见为快。现在幸好给我显示你的创作,读它使人不忍放手,才相信人言不假呀,况且近年来县里前辈相继逝世,斯文的寄望,不是足下还有谁?只恨被小小官职所拘束,不能获得参预讲论的行列,每日看你的创作,得以茅塞顿开呀,文字如数奉回检查验收,很庆幸作为你知己中最末一个,还希望以斯文自我珍重,知名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