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张公墓志铭

1432 处士张公墓志铭

(原文)公讳良宾,姓张氏,张文献公弟九皋之后。在宋有讳岘者,由海丰尉徙居东莞,数传至种庵居士,素有阴德,高祖登辰,靖江路儒学教授,尝毁貲纾邑难,后摄邑丞,惠政及人尤多。曾祖宝大英,德州同知;祖侃,贺州蒙古学正;父斋卿,有雅操,母吴氏。

公自幼岐嶷若老成人,不习闾阎子弟嬉戏事。稍长知读书、善谈论,然性耿介,不泛交游,士行或弗检,绝弗与往来,人有过,辄正色谕之不少贷。治家严肃,子弟闻謦欬声,皆敛手正容,步履不敢肆。洪武辛酉,草寇窃发,饥馑相仍,途有饿殍,img命诸子设糜食之,存活者众,而不自以为德。

年逾弱冠,img尝慨然曰:“大丈夫当远游四方,从鸿儒硕士,以资见闻,安能兀兀守一室乎。”img遂束书度大庾,img浮西江,img至京都,以纵大观,又闻齐鲁风俗之厚,img复绝淮、逾泗,img脩敬孔林,img尚羊历下。img时吾邑何公邦佐为山东布政使,img公以故人子见,礼待甚优,及归,不复出矣。年未耳顺,img悉以家务付诸子,日逍遥长松白石间,于世味泊如也。

生元至正某年月日,img终于今宣德五年庚戌二月十七,寿七十有七,配叶氏孺人,静淑有仪,先公六年终,实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十一月十四日,img寿六十有八,葬陂头山壬向之原,丈夫子三:长观成亦先公卒,次观宗、观律,敦守礼义,克承其家,女二:长适何公秀,次适赵世存,孙男八:经、纶、纪、亚、养、江、梅,孙女八。观宗等奉公柩与孺人合窆,img以族人萍乡训导张溥所为状来请铭。

予惟张为邑著姓,自种庵及邑丞,有阴德及人甚大,簪笏相承,img极乎其盛,苟非积累深厚,奚以臻此?公虽弗禄,能以耿介自持,守先世遗范,为一乡之望,视古君子可无愧矣。铭说:

张为宦族,盛于海壖。img簪绂相承,img衣冠蝉联。img

公弗求闻,其行卓然。亦尝远游,归隐林泉。

刚介之操,至耄弗迁。img其生也贤,其归也全。

陂头之原,是为新阡。铭以卓德,百世其传。

注释:①岘(现xiàn)——山名,在湖北。此处用于人名。②种庵居士——(1145-1208),详1471篇。③摄县丞——兼理县丞的职务。④德州同知——德州在山东省。同知,州官的副职。⑤贺州——在广西,属平乐府。学正,学府教官。⑥岐嶷——幼年聪慧。⑦闾(驴 lǘ粤音雷)阎——街坊。⑧耿介——刚直。⑨洪武辛酉——洪武十四年(1381)。⑩饥馑——饥荒;相仍,连续不断。(img饿殍(膘piǎ。粤音票字阳上声、婆了切,莞音嫖)——饿死的人。img弱冠——古人到二十岁行加冠礼,其年还未充分发育成熟,故称弱冠。img兀兀守一室——兀兀,不灵活的样子;守一室,留在家中。img大庾——大庾岭,又称梅岭,广东与江西交界处。从广东路经江西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处。img西江——江水自西而来的江,即长江。img齐鲁——山东为古代齐鲁两国之地。img绝淮——渡过淮河,逾泗,穿越泗水。(img脩敬孔林——脩,干肉条,古时弟子拜师时的见面礼。脩敬孔林,指以虔诚的弟子之礼拜见孔子。孔林,孔家祖坟集聚地img尚羊历下——尚羊,亦写作“徜(音常)徉(音羊)”随意往来历下,古城名春秋战国齐邑,因在历山之下,故名img布政使——与按察使、都指挥使为地方行省中三巨头。布政使是行政最高长官。img耳顺——《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注:顺,而不逆耳。听到人说他的短处而无反感、后将耳顺作为六十岁的代词img生元至正某年月日——按享年与卒年推算出张公生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宣德五年庚戌——公元1430年。img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公元1424年img孺人——妻的通称。img簪笏(户hù粤音忽)——,固定官帽与发髻的针状物;笏,官绅上朝执在手上的记事板,引申为官宦。img海墟 (ruán粤音原)——海滨,海边。img簪绂——簪,固定官帽与发髻的针状物;绂(拂fú ),古代穿官印的丝带;簪绂,引申为官宦。img衣冠——官服与礼帽,官吏的象征。引中为官吏。蝉联,连续不断。img至耄(冒mào)——到老弗迁,不变。

(译文)张公名叫良宾,唐朝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人。在宋朝有名叫张岘的人,由海丰县尉移居东莞。数传至种庵居上,向来默默做好事。高祖张登辰,是靖江路府学的教授,曾经捐财救战后难民,后兼管邑丞的职务,惠政给予人的尤其多。曾祖父张宝字大英,是德州的同知;祖父张侃,是贺州蒙古学正;父亲张斋卿,有高尚的操守,母亲吴氏。张公自幼年聪慧如老成的人,不习惯街巷子弟嬉戏的事。稍稍长大就知道读书、善于谈论,但性格刚直,不随便交友,士子或者有行为不检,绝不往来,人家有过失,都正言厉色地规劝他不会留点面子。治理家庭严肃,子弟听闻他咳嗽,都垂手噤声,不敢行走。洪武辛酉(1381)年,草寇突然爆发,饥馑相继而来,路上有饿死的人,命令几个儿子设粥厂给他们食,存活的人很多,而不自以为有德于人。

年龄超过二十岁,曾感慨地说:“大丈夫应当远游四方,跟从鸿儒硕士,以增长见闻,岂可木鸡一样站在房间里呢。”于是收拾行装度过大庾岭,浮舟长江,到京师,来开阔眼界,又听说齐鲁风俗文化的深厚,横渡淮河,过泗水,执弟子礼,敬拜孔子墓地,游走在济南的历下。当时我县的何邦佐是山东布政使,张公以故人之子前去相见,很受优待,归来后,不再出去了。年龄未到六十岁,全部将家务托付给几个儿子,每日逍遥在长松白石之间,对于人世的竞争已无所谓了。

张公生于至正十四年(1354)某月某日,终于今宣德五年(1430)庚戌二月十七,寿龄七十七岁,原配叶氏孺人,仪表文静美好,比张公先六年死去,实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十一月十四日,寿龄六十八岁,葬陂头山壬向的高地上。长大成人的儿子三个:长子观成,亦比张公先死,次子观宗、观律,守礼义,也能够继承他的家庭,女儿二个:长女嫁何公秀,次女嫁赵世存,男孙八人:经、纶、纪、亚、养、江、梅,孙女八人。张观宗等人将张公的灵柩与母亲合葬,以族人萍乡县学训导张溥所写的履历来请求铭文。

我想张姓是县里著名的姓氏,自种庵以及邑丞,深深造福民众,官宦相承,极其旺盛,若非道德积累深厚,又怎能达到这个境地?张公虽然不进入仕途,能够以刚直自持,遵守前人遗留下来的规范,成为一乡的表率,对比古时候的君子可以无愧了。铭说:

张姓大家业,崛起在南粤。官宦世相承,贤良先后接。

张公淡功名,品行更高洁。当年曾远游,归隐乐林丘。

刚直情如故,少壮到白头。自小生来贤,临终福寿全。

陂头原上地,新坟高且坚。墓铭颂大德,千秋父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