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田《卢氏族谱》序
(原文)增江卢氏其先幽州人也,讳永昌者,宋季宦游至广,①喜龙田风淳俗美,遂定居焉。②兹已十世,宗支日蕃,诗礼相承,卓为名族。今十世孙庄,承叔父所命,遂以所修族谱,谒文为序。
按卢姜姓,齐太公后,③齐文公之子高,④高子傒食采于卢,因以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⑤子孙家涿水上,⑥为范阳巨族,岂燕王绾其裔也。⑦夫涿隶幽州,⑧谱言永昌幽州人,其岂出于绾之后欤。⑨
於戏,⑩谱牒不可不明也尚矣,谱不明,故族属无所统,长幼无其序,则情谊乖离,欣荣悲戚,漠然不相关,甚至视若途人者。殊不知其始皆一人之身份,而至于绳绳蛰蛰者,亦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然必濬其源,而流益远,培其本,而末益茂。矧为人子孙者,可不知水木本源之义哉。观是谱井井有条,凿凿可信;视彼称子骞之后,
拜汾阳之墓者有间矣。
且人之谱,以贤而传,以贵而显,而卢氏子弟,习闻先世之懿,素多贤者,安知异日其不贵者,为斯谱之光乎。因书以归之。
注释:①宋季——宋朝末年。宦游,当官期间足迹所到。②遂定居焉——因此安家在这里。焉,于此。③齐太公——吕望(?—约前1015):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简称尚)。因在周王室做太师,故又称“师尚父”。④齐文公——姜姓,原名吕赤,齐厉公之子。齐厉公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之,联络胡公吕静之子杀死厉公。胡公之子皆战死,齐人拥立厉公之子赤即位,是为齐文公。⑤卢敖——(生卒年不详),即卢生,秦代博士,本齐国方士。曾为秦始皇寻求古仙人羡门、高誓及芝奇长生仙药,秦始皇赏赐甚厚,进为博士。⑥涿(卓zhuó粤音啄)水——即拒马河,拒马河是河北省内惟一一条长年不断的河流,为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大清河支流。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西北太行山麓,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套港村入市界。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北距北京62公里,即古称的涿水。⑦燕王——卢绾,(前256-前194),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儿时与刘邦一起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常随出入上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⑧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⑨欤(余yú)——疑问词,相当于吗,呢。⑩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绳绳蛰蛰——众多鼎盛。
子骞——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汾阳——指郭子仪。见240篇注⑤。
(译文)增城卢氏他的先祖是幽州人呀,有叫做卢永昌的人,宋朝晚年做官来到广东,喜欢龙田的风俗淳美,于是定居在这里。如今已有十代人,宗族日渐蕃盛,诗礼相承,突出地成为著名的宗族。如今十代孙卢庄,遵照叔父的吩咐,于是拿所修的族谱,拜访请我作序。
据卢氏原来是姜姓,齐太公的后人,齐文公的儿子吕高,吕高的儿子吕溪食邑在卢县,因此以邑为姓。秦朝有博士卢敖,子孙家居在涿水上,是范阳的大族,难道燕王卢绾是秦朝卢敖后裔吗。但涿水隶属幽州,族谱说是卢永昌是幽州人,他难道是卢绾的后人吗?
唉,族谱不可以不明白那是太关键了,倘若族谱不明白,故旧族属就无所统领,长幼没有了次序,那么关系错乱、欣喜悲戚,漠然不相关,甚至于看作是陌路人。谁知道他开始都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影响而至于一大批人,亦好如流水有源,树木有根,但源泉越深,而流水更加长远,培育它的根本,而枝叶更加茂盛。况且为人子孙,怎可以不知木本水源的意义呢。观看这本族谱井井有条、确凿可信;与那些自称是闵子骞的后人,而去拜祭汾阳王的坟墓的人大不相同了。况且人的族谱,以贤德而流传,以富贵而显著,而卢氏子弟,早知先人美德,一向有许多贤人,怎知道他日族中贫贱的人,不能成为这本族谱的光采呢。因此书写序言以期望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