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顾氏家谱》序

1159 仪真《顾氏家谱》序

(原文)江西佥宪顾君谦间出所著家谱一通,授予曰:“吾先世扬之仪真人,素以积德称,而善治生,遂以资甲于乡邑。丁元季兵乱,族属离析,家资荡遗,谱牒亦从亡轶,上世派系无从考质。今所谱则自高祖始,初先子避地丹阳,备尝艰棘。皇明平定海宇,洪武初始回仪真,而故居鞠为茂草,与母夫人辛勤修复旧业,致有今日。吾兄弟八人,子孙日渐蕃衍,非有谱牒以明世次,恐历世愈远而昧厥先,此谱所由作也,愿一言以为序。”

予惟谱者欲其传信,不可牵合附会为之,君念旧谱弗存,无所考质,乃谱其所可知可传可信者,可谓知礼矣。视彼驾虚翼伪、自欺自诬者,img其可同日语哉。

君以明经登洪武庚辰进士第,img由监察御史历今官,廉介之声,img著闻中外,所至未可量。其弟国子生详,方向用于时,余皆敦守礼义,善于治生,诸子侄文质彬彬可爱,先世积善之报,于是可征矣。后之续书大书者,其权舆于此乎?img

注释:①佥宪——佥都御史,明代都察院设有此职,位在副都御史之下。再往下设十五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五个省)十五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间出,最近拿出。②扬之仪真——江苏扬州仪真县人。③治生——经营家业;谋生计。④丁元季——遇元朝末年。⑤荡遗——荡然无遗,即空空如也。⑥高祖——就是祖父的祖父,也就是曾祖父的父亲。和高祖相反的称谓是玄孙,即孙子的孙子,曾孙的儿子。⑦先子——先父,已故的父亲。丹阳,明朝属江苏镇江府下辖县名。⑧鞠为茂草——平为废墟。⑨昧厥先——不明其祖先。⑩牵合附会——将本来完全无关的两件事物勉强扯在一起。img驾虚翼伪——无中生有,胡编乱造。img明经——明白经义。洪武庚辰进士第——朱棣叔夺侄权,陈琏有意回避明惠帝朱允炆执政的建文二年(1400庚辰),说成洪武庚辰。img廉介——清廉,非自己本份之物不取。img权舆——始。

(译文)江西佥都御史顾谦曾取出他所修的家谱一本对我说:“我的先祖是江苏扬州仪真人,向来以积德著称,而且善于经营生计,成了本乡之首富。元朝晚年战乱,族人离散,家产化为乌有,族谱也从此失落,上几代的世系排列次序无从考察。如今所著的家谱就由高祖开始,当初先父逃避战乱在丹阳,备尝艰辛。明太祖平定天下,洪武初年才回到仪真,而故居变成废墟,和母亲大人辛勤劳苦修复旧时的产业,才有今日。我兄弟八个人,子孙日渐繁衍,一定要有族谱用来明了世系排列的次序,恐怕经历的世代愈远对祖先认识越模糊,这本家谱因此而修呀,希望你写几句序言。”

我认为族谱用来辨明世系排列的次序,相信不可以牵强附会地写作,你想到旧谱无存,无可凭证,于是写你所知道的可以流传的可以确信的事情,可以说是知道礼义呀。看看那些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自欺欺人、自我诬蔑的人,怎可以同日而语呢。

你以明经荣登洪武庚辰(1400年)科的进士第,由监察御史经历至如今的官职,廉洁自律的声誉,扬名朝野,所到之处前程未可限量。你的弟弟顾详是国子生,正进入官场,其余的谨遵礼义,善于经营,各位子侄文质彬彬的十分可爱,祖先积善的回报,于此可以验证呀。后人大展拳脚的,他们就从这里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