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蔡氏族谱》序

1164 宝安《蔡氏族谱》序

(原文)蔡以国为氏,周文王第十四子叔庆之裔,自后子孙散居天下,代有闻人,若蔡泽以功名显于秦,蔡顺以孝行重于汉,蔡允恭以文学称于唐,蔡君谟以政事闻于宋,代之有名者,未易悉数。

宝安之蔡有讳安者,自凌江来居,生颀、颢绝,颀三子:起莘、起岩、起南,分为三派,宗支日益蕃衍。今八世孙齐贤、曰钦、曰思绎、曰廷遂、曰冏,间出所修族谱谒予言。

予惟今之保姓受氏者,孰非黄唐以来,锡土之祚胤哉,img第历世久远,载籍浩繁,罔得而稽也。蔡氏定居宝安,已十有一世,虽未尝有显宦如秦汉唐宋诸公者,然皆隐德不仕,或以谨厚称善人,或以俊伟称福人,皆能卓立,诗书礼义相传,积累非一日,不然奚以致宗支之藩、img祚胤之盛耶。因思齐等之请,特书此以彰厥先,img朂其嗣人云。img

注释:①周文王第十四子——据《滕县志·膝世家》记载:周朝建立后,周文王第十四子“叔绣”受封来到山东的滕地建立滕国,自此开启了古滕国近七百年的历史,叔绣成为古膝国的第一代国君。周文王有十七个儿子,据《万姓统谱》、《史记·索隐》所载:蔡:周文王第五子度之子胡之后封于蔡,后人以封国为氏。前后有相悖处,恐有记忆舛错②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③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服事母亲。非常孝顺。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年岁又荒。没有饭吃了。他就摘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④蔡允恭——(约561-约628)隋末唐初官吏、文学家。字克让,蔡叔度24世裔,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西梁左民尚书蔡大业之子,蔡大宝侄子,美姿容,有风采,善缀文。⑤蔡君谟——蔡襄(1012-1067),字君谟,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⑥宝安——东莞县的前称,陈琏习惯使用旧名⑦颀(其qí)——人名。颢(浩hào),人名。⑧冏(烱 jiǒng)——明亮,本来作“囧”,此处是人名。⑨间——最近。⑩黄唐——黄帝与唐尧。img祚(做zuò)胤(印yìn)——泛指子孙。img奚——何。img厥先——其祖先。img朂——同“勖”(旭xù),勉励。

(译文)蔡以国为姓氏,周文王第十四个儿子叔庆的后人,从此子孙散居天下,每代有名人,如蔡泽以功名扬名于秦朝,蔡顺以孝行享誉于汉朝,蔡允恭以文学见称于唐朝,蔡君谟以政事露脸于宋朝,每代都有著名的人物,不容易尽说。

宝安的蔡氏有叫蔡安的人,从南雄县凌江来到这里居住,生下蔡颀和蔡颢,蔡颢没有后人,蔡颀有三个儿子:蔡起莘、蔡起岩、蔡起南,分为三派,宗支日益兴旺。现在的八代孙蔡齐贤、蔡钦、蔡思绎、蔡廷遂、蔡冏,最近取出所修的族谱拜访我,请我作序。

我认为如今保留姓氏的人,无非是黄帝至唐尧以来,受封土地分赠白茅的子孙呀,但经历的世代久远,记载的册籍浩多,无法稽查呀。蔡氏定居宝安,已经有十一代人,虽然未曾有显赫如秦汉唐宋那几位仁翁,但是都埋名乡间,或以敦厚做善人,或以仪表做有福的人,都能创业,诗书礼义的相传,积累非只一日,否则怎可以使宗支发展、子孙兴盛呢。因为思齐等人的请求,特意写下这篇序言以彰显他的祖先,激励他的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