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曾奉议大夫应天府治中高君肇墓碣铭①

1409 赠曾奉议大夫应天府治中高君肇墓碣铭

(原文)今之仕于中外有治绩者,例蒙诰敕褒崇,得推恩以及其亲。应天府治中高应近受诰命,赠其父肇,奉议大夫应天府治中。母赠宜人,将勒石墓道,以扬宠光,具世次行实来征铭。

按状,君讳肇,字景初。先护林县人,曾大父阿兰,故元中书令,护林省丞相;大父月禄,岭北省丞相,封冀国公;父野先,南台御史中丞,福建行省平章,母白氏,全州路总管白谦之女。南台御史大夫福寿仗节而死,庙食南京,名著信使者,则其伯父也。平章公既终,君于国朝洪武初,始改姓高氏,占籍闽县,未尝以贵族世家自炫,敛华就实,循循雅饬,齐家以礼法,而身率之。闺门雍睦,人无闲言。

初,平章公荐历显要,介然自守,img弗事储积,至君环堵萧然。img后稍稍自给,能坚志不易其素,若人以给来告,则周之弗吝。且孝谨和厚,与人相处谦退乐易,岁时祀先,极乎诚敬,而尤急于教子。平章公先娶夫人白氏,如夫人程氏、img铁氏,后白与铁及平章公相继卒。君与宜人,img事程尤谨,宜人福建道廉访副使铁木公之女,img妇仪母道,为人所称,尤善内助。先君卒,翰林修撰王君洪铭其墓。img二子,长即应,由贡士入太学,img授兵部车驾司主事,img九载绩用有成,陟今官,政誉昭著。次志敏,嗜学能文词,一女,适通政使司右通政黄骥,img孙男几人,孙女几人。君生元至正某年月日,终于国朝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img寿若干,葬某山之原。

於戏,img高氏世家之盛,重于前代,簪组蝉联,img后先辉映,至君退隐于闲,德修于己,化行于家,致应有今日,君生虽不及显封,殁膺赠典,名著不朽,庆流无穷,且应方响用于时,img功业未可量,人是以知其先世积善之报为未艾也。是宜铭。铭曰:

维君先世,img兴自北鄙。秉钧司宪,img接武而起。img

芳名大节,汗青攸纪。img定居南闽,实自君始。

不矜阀阅,img克守诗礼。义闻聿彰,img人尊素履。img

虽啬于躬,img而显于子。载膺赠典,img荣幸无比。

峨峨新阡,迩乎桑梓。砻石刻辞,img用昭厥美。

注释:①奉议大夫——是文散官名。金始置,正六品下,元升正五品,明为正五品初授之阶。应天府:宋为建康府,元为集庆路,明朱元璋定都于此,升为应天府,正统六年改名南京。治中,为州剌史的助理。隋代成为郡的佐官,治理政事的文书档案。②中外——当官在京为中,在地方为外。③护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南麓,三江平原东部,乌苏里江左岸。西北以完达山支脉的老龙背、将军岭为界与宝清县相连。④岭北省——岭北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北部、蒙古国全境、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与辽阳行省接壤。⑤平章——元代中书省及行中省,皆置平章(官名)。中书省平章为宰相的副职,行中书省(即地方行省)平章为地方高级长官。⑥全州路——全州,在今广西,路:行政区域名。⑦南台——御史台(官衙名),位于宫阙台西南,故称南台。御史大夫,官名,其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仗节,坚贞不屈。⑧信使——传达消息的使者。⑨闽县——福建县名,属福州府。⑩循循雅饬(斥chì)——逐步整顿。img介然自守——不阿附权贵而严于自律。img环堵萧然——四壁萧条,形容一无所有。img如夫人——侍妾,小老婆。img宜人——明清以五品官妻、母封宜人。img廉访副使——元至元二十八年,改诸道提刑按察司为廉访司。司置使一人,副使二人。img翰林修撰——翰林院属员。img贡士入太学——在礼部会试合格者为贡士。在殿试落榜,进入太子监再深造,叫贡士入太学。img兵部车驾司——明置官署。掌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img通政使司——详305篇注①。国朝十二年——陈琏是明朝大臣,国朝即明朝。无年号,但一般按洪武十二年(1379)算。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img簪组蝉联——官宦世代。簪,固定官帽的头饰,组,穿官印的丝带,代表官宦;蝉联,连续不断。img且应——况且高应(高肇长子);方响用于时,正在官场中很有名气。img维——古文发语词,无义。img秉钧司宪——掌握治国大权与操纵朝中法制。img接武而起——接连登上政坛。img汗青攸纪——史书所记载。古时无纸,以竹简记事,为防虫蛀,用火焙干竹简,使其出汗,故汗青作为史书的代名词。img不矜(京jīng)——不炫耀;阀阅,世宦门前表功绩的柱子。引申为官宦世家。img义闻聿彰——仁义名声更知名。聿,语助词,无义。img素履——淳朴的行为。img虽啬于躬——尽管自己未得回报。img载膺赠典——载,古文语助词,无义。膺赠典,获得朝廷褒封的恩典。img 砻(龙lóng)磨。

(译文)如今任职于朝中朝外有政绩的人,照例可受到朝廷的敕命诰封的褒奖,并得到推恩荣及亲人,应天府的治中高应最近受到诰命,追赠他的父亲高肇为奉议大夫应天府治中,母亲赠予宜人,即将在墓道立石碑,以宣扬受宠的光荣,准备好世系履历来征求墓铭。按履历,高君名叫肇,字景初。祖先是护林县人,曾祖父阿兰,是元朝的中书令、护林省丞相。祖父月禄,岭北省丞相,封冀国公。父野先,南台御史中丞、福建行省平章。母亲白氏,全州路总管白谦的女儿。南台御史大夫福寿作为外交使者坚贞不屈而死,在南京立庙,扬名于信使的人,那就是他的伯父呀。平章公野先死后,高君于国朝洪武初期,才改姓高氏,落籍在福建的闽县,未尝以贵族世家自我炫耀,处处务实,逐步整顿,治理家庭用礼法,并以身作则。家庭和睦,而人无闲言。

当初,平章公野先受荐登上显要的官职,不依附权贵,严于自律,没有储积财物,到高君时四壁萧条。后来稍稍能够自给,能抱定过往宗旨不变,如有人贫困求他,那就周济而不会吝啬。而且孝顺谨慎和厚,与人相处谦虚退让,岁时祭祀祖先,极其诚敬,而尤其着紧于教育儿子。平章公野先先娶夫人白氏,妾程氏、铁氏,后来白氏与铁氏以及平章公相继死去。高肇与妻子,服事程氏尤其恭谨,肇妻是福建道廉访副使铁木公之女,妇道母仪为人称赞,尤其是善于内助,她比丈夫高肇先死,翰林修撰王洪为她铭记她的墓。有两个儿子,长子即是高应,由贡士入太学,授兵部车驾司主事,九年政绩颇佳,升如今的官职,口碑不错。次子高志敏,好学文笔好,一女,嫁通政使司右通政黄骥,男孙几人,女孙几人。君生元至正某年月日,死于国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二月二十五日,寿若干,葬某山之原。

唉,高氏世家的兴盛,更超过前代,官宦相承,先后辉映,到了高肇退隐于闲,修德于己,教育儿孙,而致高应有今日,高肇君生前虽来不及荣耀加身,死后获得追赠褒封名号,名垂不朽,庆流无穷,而且高应正在官场中很有名气,功业未可限量,人们是知道他先世积善的回报才刚刚开始呢。是该铭,铭说:

高肇他祖先,发迹大漠边。执政与司法,相继为后先。

芳名和高节,史书记连篇。定居在福建,高肇居在前。

不夸高门第,诗礼世崇遵。仁义名声好,淳朴口碑传。

自身虽未显,流庆子同孙。朝廷赠封典,光彩耀家园。

高高立新阡,村畔近桑田。磨石刻铭文,美名众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