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银青光禄大夫太尉廖公墓表①
(原文)公讳金凤,姓廖氏,先世江右人,宋南渡有讳荣者,②始迁广之增城西林里丫髻山,是为公之祖,进义校尉讳大九者,是为公之父,母何氏,夜梦金凤入怀而生公,因此得名,实宋嘉熙戊戌也。③
公自髫龄即异常儿,④稍长学进士业,后擢授本邑大尹,⑤有惠政,民德之。时元起朔方,宪宗举兵南伐,⑥岭海骚动,邻境渠魁郑大獠,啸聚群凶,剽掠乡邑,人莫敢撄其锋。公素有志略,且娴戎务,遂散家资,招募乡民御之。有刘才望者,骁勇绝伦,率众来来附,军声大振。于是群盗引去不敢犯,⑦有司以劳绩闻于藩府,⑧即檄守长沙镇,⑨筑简莲塘为保障,寻攻克下龙门、香溪、丫髻山诸寨,乘胜破群盗,复境土附者益众,威望日隆。
时国步多艰,⑩广东西亦败盟,召募忠义之士,以图进讨。公首应召,劳绩甚著,故有太尉之命,阶银青光禄大夫,赏賚优渥,未几复赐诰以褒谕之,由是公勋名赫然,闻于一时。
未几引年乞归,后因广之兵变复起之,以攘寇盗及元兵入闽,宰臣张世杰挟卫王驻崖山时,
公守梅关,即率所部勤王,复能安辑崖山左右居民,民感其恩,后立生祠祀之。宋社已屋,
矢不食元粟,归隐西林,娱情山水,于世事一不挂口。
平生敦尚俭朴不事奢靡,至其孝友,出于天性,舘婺姝育孤甥,
咸得其所,睦族以义,待人以诚,御众以宽,尤能抚恤士卒,故人乐从之。有以急来告,虽解衣推食弗吝,每总军旅,号令严明,所过人不知兵,非对敌临阵,未尝妄杀,乡邑之民,赖之以安者,无虑数千家。
自归西林,日课家人辟田土、治农桑,为子孙计。时有温明甫者,工地理学,日与讲论,遂得其术,尝自择寿藏地丫髻山下,间语诸子曰:“倘不讳,葬我于此。”至大丁未正月初九日,以疾终于正寝,寿七十,其子心月等遵治命,
于皇庆二年而葬焉,
配何氏万一封夫人,
本里名族,克相其家,子男五人:心月,增城县尉;心鑑,含光县簿;剩甫,江西路同知;仁甫不仕;贵甫,药州寨巡检。
善干蛊,家业日益充拓,公葬有年,茔域摧圮,墓碣残缺,四世孙孟璿,志欲修之未果而没,厥嗣存诚克成先志,既竣事,以墓石未有刻辞,惧公勋德将致湮没,
弗昭于时,乃遣子元昭持事状来征文。
予惟公毓秀名家,发身科第,宰一邑而政事理,攘寇盗而勋劳著,虽勤王之功未成,而忠义之节足尚,使生当盛时,职居藩镇,必能大摅所蕴,以树勋业纪于汗青,奈何出遭叔季之世,
弗究所施,惜哉。然当时与公同事者,不知其几,今声光渐尽,寂然无闻,而公之族日益盛大,赫然为一邑之望,天之报施,信昭昭矣。公平昔群行甚多,故特揭其卓卓者表于墓,俾后人有所考云。
注释:①银青光禄大夫——银印青绶,对金印紫绶而言,俸禄二千石以上太尉,加官,无实权,与丞相相等(虚衔)。②宋南渡——指南宋初年③宋嘉熙戊戌——南宋理宗(赵昀)年号。戊戌为嘉熙二年(1248)④(条tiāo)龄——少年。古人到二十岁将头发梳起行加冠礼,此前头发下垂,称髫龄。⑤本邑大尹——指增城县令。大字是恭维的词⑥宪宗——公元1208-1259年,蒙古国成吉思汗孙,拖雷长子名蒙哥。1251年即大汗位,命弟忽必烈攻占大理,吐蕃,又亲自带兵攻宋。进入四川后,遭到宋军民坚决抵抗,死于军中。在位九年,元朝建立后追尊为献宗。⑦引去——退走。⑧有司——有关部门藩府,省府。⑨长沙镇,在湖南。⑩国步多艰——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将近灭亡)。广东西——广东与广两。
广之兵变——指广东守将见大势已去,倒戈叛变。张世杰——(?-1279)南宋名将,张柔之侄,民族英雄,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州市)人。蒙古灭金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大臣崖山,也叫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咀山对峙如门。宋末为抗元的最后据点。
宋社已屋——宋朝社稷已覆灭
孝友——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为友。
馆婺(务wù)姝育孤甥——馆育指收养;婺姝孤甥指孤儿。婺,婺女星,二十八宿之一。婺妹,即婺女,此处借指孤女,无父母之女孩。孤甥,即孤生,孤子。
至大丁未——元至大(1308-1311),无丁未,致大元年上一年为“大德丁未(1307)”,看来廖公当终于大德丁未(1307)。
治命——清醒时(非临危时)的吩咐。
皇庆二年——1313年。
配何氏万一封夫人——“万一”两字为衍文(多余的字,排版误植入的字)。㉑药州——唐贞观元年(627)改南建州为药州,治今广东罗定市附城镇,领永宁、安南,安遂县、永业四县。属岭南道。贞观十八年(644),废药州复置泷州。
湮(烟yān粤音因,莞音烟)没——埋没。
大摅(音书)——大展;所蕴,所学。
叔季之世——将灭亡的年代。
(译文)公名叫金凤,姓廖,祖先是江西人,南宋初年有名叫廖荣的人,开始迁往广东的增城县西林里丫髻山,这是廖公的祖先;进义县校尉名叫廖大九的人,那是廖公的父亲,母亲何氏,夜里作梦有金凤进入怀抱而生下廖公,因此起了这个名字,实在是宋嘉熙(1238)年间的事呀。
廖公自小就不同平常的儿童,稍稍长大就进修考科举的学问,后来进入官场升为增城县的县令,有德政,民众对他很感激。当时元朝在北方兴起,元宪宗(蒙哥汗)举兵向南讨伐,岭海骚乱动荡,邻境首领郑大獠啸聚凶徒,抢劫掠夺乡县,人们不敢抵挡他的锋芒,廖公向来有志气才略,而且娴熟军务,于是散去家财招募乡民抵御他。有个叫刘才望的人,英勇无比,率领众人前来归附,军队的声威大振。于是群盗退兵离去不敢侵犯,管理官吏以廖公的劳绩上报省府,立即发文要他镇守长沙镇,筑建简莲塘为保障,不久攻下龙门、香溪、丫髻山诸寨,乘胜击破群盗,恢复境土来归附他的人更加多,威望日渐高。
当时国运艰难,两广结盟破裂,召募忠勇的人士,为了进行征讨。廖公首先响应号召,功绩很大,所以有太尉的任命,官阶是银青光禄大夫,赏赐优厚,不久又赐诰命以褒封他的亲眷,由此廖公的勋名显赫,轰动一时。
不久退休乞求归乡,后来广东的兵变又重新任命他,来抵抗寇盗以及元兵进入福建,宰臣张世杰携带卫王驻扎崖山时,廖公驻守梅关,立即率领部下来护驾,又能安抚崖山左右的居民,民众感激他的恩德,后来建立生祠祭祀他。南宋灭亡,廖公立志不食元朝的俸禄,归隐西林,寄情于山水,对于世事一句不提。
平生崇尚俭朴,不爱奢侈浪费,至于他的孝顺友爱,是出于天性,收养无依无靠的人,抚育孤儿,使他们各得其所,以善意和族人搞好关系,以真心待人,以谅解的心去领导众人,特别会抚恤士兵,所以人们乐于跟从他。有以紧急的事情来求告的,尽力救助,每逢总领军队,号令严明,所经过的地方人们不知道士兵经过。若非对敌临阵,未尝妄杀,乡县的民众赖他得以保全的不知有几千个家庭。
自从回归西林,每日要家人开辟田土、治理农耕与蚕桑,作为子孙后来的生计。有个叫温明甫的人,精于风水学问,每日与他讲述谈论,于是得到他的技术,曾自己选择预先准备的坟墓在丫髻山下,其间对几个儿子说:“倘有不测,葬我在这里。”大德丁未(1307)正月初九日,因病死于家里,寿龄七十岁。他的儿子廖心月等人遵照他神智清醒时的遗嘱,于皇庆二年(1313)而安葬了,原配何氏封夫人,她是本乡著名宗族,持家有道,儿子五个:廖心月,是增城县的县尉;廖心鉴,是含光县的主簿;廖剩甫,是江西路的同知;廖仁甫不做官;廖贵甫,是药州寨的巡检。廖公干练有才能,家业日益发展。女数人,各嫁著名宗族,男孙几人,孙女几人。廖公安葬已有多年,墓地已摧毁,坟墓的石碑残缺,四世孙廖孟璿,有志想修理它未曾如愿而死,他儿子廖存诚能够完成先人志向,廖公坟墓经过重修,以墓道碑石未有刻辞,怕廖公的功勋德行将要埋没,不能彰显于当时,于是派遣儿子廖元昭拿着履历前来征求铭文。
我想廖公生在名门,由科举而踏上仕途,主宰一县而政事得到治理,抵挡盗寇而功勋显著,虽然勤王之功未能完成,而忠义的气节足以使人家景仰,假若他生在兴盛的时代,职务在省府,必然能够大力施展他所蕴藏的学问,得以树立功业,名垂青史,奈何出仕遭逢末世,不能大显身手,可惜啊。当时廖公同事不知有多少,如今销声匿迹,寂然无闻,而廖公的家族日益盛大,红红火火为一县的望族,天的报应,相信昭示明白的了。廖公平时的善举很多,所以把他卓越的事展示在墓碑上,让后人有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