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子雅先生诗》序

1202 挽刘子雅先生诗》序

(原文)行在后军都督府都事桂林刘嗣澄,宣德二年奉旨参赞征蛮将军山公幕府都事,时其先尊翁子雅先生,垂白在堂,间得拜家庆候起居,乡邑以为荣。去年冬,先生寿介七秩有三,终于正寝。藩宪诸公洎文武缙绅,咸赴临致祭,复有哀挽之什,嗣澄援例赴京给部符归,终三年之丧。因出所辑挽诗一帙,征文为序。

予记洪武中董教桂林郡,与先生笃斯文之好,别后闻其德愈劭、学愈富,而诗益高,心窃慕之,第相去之远,不得樽酒论文为快也。及闻嗣澄参赞山公幕府时,先生尚康宁、不少衰,正宜膺期颐之年、享甘旨之奉,天不憖遗,翛然而逝,音容寥寥,不可复睹,乡邑学者无所取裁,诸公之诗乌得不致乎哀伤惨怛之意欤。然非先生学行、有足以动人,奚以臻此?img

於戏,img生而有闻,殁而有光,求如先生者几人哉。洪惟国朝著令,凡京官秩盈一考称厥职者,img例赐诰敕褒励,得推恩以及其亲,嗣澄自登仕途,历职有效,政誉甚彰,先生虽不及显封,而显赠可期,因嗣澄之请,姑书此以俟。

注释:①行在——此文作于宣德二年之后,行在在南京。行在,帝王离京的住处。都事,官名,正七品。②藩宪诸公——指三司领导人,三司为布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洎(记jì)到,及。缙绅,见685篇注③。③给部符归——给,给予,发给;部,此处指兵部。符,此处指准假的证明;归,回家。④笃斯文之好——这句可译为:惺惺相惜,亦可译为:斯文重斯文。④期颐——100岁,百年为人生之极,称为期;这时饮食起居须人照料,故称颐。⑥天不憖(印yìn)遗——憖遗,《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憖一老,俾守我王。”不憖,宁不,何不。天不憖遗,老天何不留下一个老人。⑦翛——同“倏”(叔shū),极快地。⑧取裁——取法,拿他作为榜样。⑨惨怛(达dá)悲痛。⑩学行(杏xìng)——学问与道德。img奚以臻此——怎会达到如此地步。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img秩盈——官满。一考,三年考绩一次,一考即三年。称厥职,称其职,即为官合格。

(译文)南京后军都督府都事桂林郡的刘嗣澄,宣德二年(1427)奉圣旨参赞征蛮将军山公幕府都事,这时,他的父亲刘子雅先生,白发在堂,他乘机回家参与家中喜庆、侍候父亲的起居,乡县里认为是一种荣耀。去年冬天,老先生的寿龄七十有三,在家里死去。藩宪几位大人以下自文武诸人,都亲临致祭,又有哀挽的诗作,钱嗣澄按惯例到京师给部里讣告持假单而归来,结束三年的丧事之后,出示他所编辑的挽诗一卷,请我作序言。

我记起洪武时期领导桂林郡教育,与先生惺惺相惜,别后听说他的道德更加高尚、学识更加丰富、而诗文更加高深,心中暗暗地羡慕,但彼此相去甚远,不能把酒论文来取乐呀。到听说钱嗣澄参赞山公幕府,这时候,他的父亲还是康宁、没有多少衰老的迹象,正该获得百年之寿、享受美味的奉养。但老天爷为何不留下这个老人,突然与世长辞,音容渺渺,不可以重见了,乡邑里的学者失去楷模,几位大人的诗怎能够不表达哀痛的意境呀,若不是先生的学问品德有足以感人之处,又何以达到这种程度呢?

唉,先生生而闻名,死而有光彩,求得如先生一般的有几个人呢。大明朝著有明令,凡是京官任满三年通过考核称职的,按例会赐给诰命敕书褒奖,并推恩以及他的亲人,钱嗣澄自从登上仕途,处处见成绩,声誉甚佳,先生虽然生前未赶上高官的封号,而显赫的追赠是可以期待的,因钱嗣澄的请求,所以写这篇序文来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