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处士王公墓志铭
(原文)宝安后街之王,①先世兴化莆田人。传六世至处士,曾祖益孙、祖叔达、父裔卿,母欧氏。处士讳思惠,年十三而孤,茕茕独立,②或欺其单弱,欲谋取产业,赖母氏及诸伯父维护,③谋者遂沮。④稍长从乡先生欧以齐学,⑤猎涉群书史,髭髯踈秀,⑥襟度坦夷,⑦望而知为有德君子。
平居事母孝,甘旨之奉未尝缺,⑧母疾,躬侍汤药,衣不解带者逾月,母丧,哀毁骨立,居丧葬祭,咸克如礼,恒以不及事父为憾,遇讳晨辄悲泣不自胜,⑨待宗族、处朋友,必和必敬,遇亲旧吉凶之礼,未尝有遗,⑩人以急来告,则周之弗吝。笃童仆、治田圃,无少倦,暇则程督诸子读书,族子侄有废学者,辄加诱导,
后竟有成。或劝营产业为子孙计,辞曰:“吾能保先人田庐足矣,苟子孙贤,增之可也,若不贤,虽多奚益。”其知足安分类如。
将属纩召诸子,属以家事,语以友爱、敬顺、和睦之道,言毕翛然而逝。
实永乐庚子七月初一,距所生壬寅二月二十七,得年五十有九,葬石鼓巷之原丙向。娶张氏,四子:长德宾,辛卯贡士,
今为靖江王府教授;次建宾,名宾、立宾,俱克承其家,续娶林氏无所出,孙男六:秉、袤、褒、广、衷,孙女八。
德宾痛惟处士潜德未白,乃以状来请铭。予与处士为表里兄弟,
义不可辞,乃序而铭之。铭曰:
王为著姓,来自莆田。处士嗣兴,行义卓然。
以全而归,无忝厥先。为志幽宅,以永其传。
注释:①宝安——陈琏好古,常以古名代今名。此处指东莞。后街,即厚街。②茕茕(琼qióng)——没有兄弟,孤独。③诸伯父——据1403篇,王思惠的祖父王德明(字叔达)娶岭南节度使陈誉的七世孙,所以王叔达为第七世。王德明有六子:仁卿、遗卿、靖卿、珍卿、弘卿、裔卿(王思惠之父),前五人就是他的伯父。④沮(咀jǔ)沮丧,丧气。⑤乡先生——退休官员中德望俱佳者。⑥髭髯疏秀——络须胡美。⑦襟度坦夷——胸怀坦荡。⑧甘旨之奉——美味孝敬。⑨讳晨——死忌。“晨”,通常作“辰”,日子。⑩未尝有遗——从不遗忘失误。程督——依法督促。
辄(折zhé)——总是。
属纩(矿kuàng)——临死前以新棉放在其鼻孔试其有无呼吸,叫属纩 。
翛——同“倏(音叔)”,很快,迅速。
辛卯贡士——永乐九年(1411)在礼部会试中合格。
状——履历。
表里兄弟——姑表兄弟。
以全以归——以福寿双全离世(这是安慰死者的话,王思惠并不长寿)。
(译文)东莞厚街的王氏,祖先是福建兴化莆田县人。传六代到处士,曾祖父王益孙、祖父王达、父亲王裔卿,母亲欧氏。处士名叫思惠,十三岁时父死,孤苦伶仃,或有欺负他单弱,想谋取他的产业,赖母亲以及众伯父维护,算计他的人于是收手。稍为长大跟从乡先生欧以齐学习,浏览许多书史,美髯飘飘,胸怀坦荡,一望而知是个有德君子。
平日家居服事母亲孝顺,美味的食物未曾短缺。母亲有病,亲自侍奉汤药,衣不解带的超过一个月。母亲丧事,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居丧葬祭,都能够依足礼仪。经常以来不及侍奉父亲为遗憾,遇到忌日就悲伤哭泣不能控制。对待宗族、相处朋友,恭恭如是,遇到亲戚故旧的吉凶事情,未尝有遗漏的。人有急事来求告的,就周济他不会吝惜。督促童仆、治理田园,不知疲倦,闲暇时就不断监督几个儿子读书,族中子侄有废弃学业的人,都加以诱导,后来到底学有所成。或有人劝他置办产业为子孙日后打算,谢绝说:“我能够保住祖先的田地房屋就满足了,假如子孙贤德,增加产业是可以的,如果不贤,虽多产业又有什么益处呢。”他知足安分类似如此。
将近临死之时招集几个儿子来,嘱咐家事,讲说以友爱敬顺、和睦的道理,说完很快死去。实永乐庚子(1420)年七月初一,距所生壬寅(1361)年二月二十七,得年五十九岁,葬石鼓墈的高地丙向。娶妻张氏,四个儿子:长子王德宾,辛卯(1411)贡士,如今是靖江王府教授;次子建宾,名宾、立宾,都能继承家业。立宾续娶林氏没有生育,男孙六个:秉、袤、褒、广、衷,孙女八人。
王德宾痛惜处士不为人知的美德未能明白,于是以履历来请求铭文,我与处士是姑表兄弟,义不可辞,于是序言而铭记。铭说:
三画王称大姓,先祖来自莆田。处士振兴家业,行义一向争先。
福寿双全离世,无愧祖辈诸贤。墓碑彰明美德,长教百世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