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士衡归浦江序
(原文)予初董教桂林郡庠,①一日获《甫江义门旌义编》,读之,因叹曰:“海内有是家耶?”思欲从其贤父兄游而不可得,徒景慕而已。秩满升教国子,②始识春坊左庶子仲辨,③及出守滁阳,复得叔成节判为同寅,④因得会御史干修撰叔美于京师,⑤后尚书公沂致政,自浦江来朝,⑥又获拜于都城之寓馆。惟未及识今蜀府左长史致仕淳熙先生耳。⑦
去年秋,予为四川宪长,⑧先生已东归矣。始先生居宫教时,劝讲有方,特为献王礼重。后年耄不欲重烦,以事请于朝,以左长史致仕,赐予优渥,⑨宴饯有加,复赐诗一章、手教二通,⑩以宠异之,人以为荣。献王所以宠异先生者,岂特问学之富,词翰之工而已,盖其家合族而居者,今十有三世,以孝友勋业文学著名者,代有其人。虽张寿光、陈江州家有所弗及,海内复有是家者乎。
矧先生长于孝义之门,克践其实,
卓然有古君子风,此所以致献王之宠异也。初先生携其孙士衡来四川,妙龄秀发,容止甚都,
尤工文艺,府中以客礼待之,诚义门佳子弟也。今年春,复自浦江来,人争延致,以见士衡有如见先生焉。果何修而得此乎。
士衡以予尝与尚书诸公有一面之雅,
复与节判笃同寅之好闻,造余官舍中,聆其话言有足起予者,
且审先生无恙,御史修撰引者,悬车咸乐,《寿隑三老之图》复见于今日矣。
何时买舟溯钱塘、
舣浦江,
登会文之堂、酌东阳之酒为诸公寿,
岂不足以慰平昔景慕之心耶。士衡将还浦江,缙绅先生咸有诗送之,
予因序首简,
以致歆羡之意。
注释:①郡庠(祥xiáng)——古代乡学。②秩满——居官任期满。③春坊左庶子——魏晋以来称太子宫作春坊。又称春宫。左庶子,官职名(正五品)。④节判——节度使判官的简称。明朝无节度使,其职相当于太守,下属置判官,无定员。⑤御史——明朝称监察御史,分道行使纠察。御史干修撰,以御史的身份从事修撰的职务。⑥浦江——浙江县名,明清属金华府。⑦左长史——是王府最大的文官,正五品。⑧宪长——即法官,也就是按察使,相当于佥都御史。执掌一个行省的最高司法官员。⑨优渥(握wò)——优厚。⑩手教——当面讲解。孝友——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叫友。
陈江州——被誉为中国天下第一家,三千余族人同住一个家里,历五百余年而不散。由于年代久远,早期的谱牒因兵燹、天灾、人祸而致失传。江州即江西九江。
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
克践其实——能够实践孝义之门的光荣传统。克,能够;其,代指上文之孝义之门。
容止甚都——容,容貌,仪表;止,举止;甚都,十分美。
果何修而得此乎——果,实在;何,如何;修,修炼;而得此乎,而得到这般成绩呢。
一面之雅——一次见面的美好回忆。
造余官舍中——到我当官住所中。
聆其话言有足起予者——听了郑士衡的话;言,古文语助词,无义;有足起予者,对我教益很大。起予,《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疏》:“起,发也;予,我也。商,子夏名。孔子言,能发明我意者,是子夏也。”后指得自他人的教益。
寿隑(其qǐ)——,曲岸。寿隑,地名。《寿隑三老图》——是描写三位寿星的画。陈琏以此称赞蜀长史淳熙先生、御史修撰郑叔美和尚书郑沂如此画中三寿星。
溯钱塘——逆钱塘江水而上。
舣(蚁yǐ)——将船停靠江边。
东阳之酒——又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中国红曲酒之乡”称号。据了解,东阳酿制红曲酒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红曲酿酒的文字记载。
缙绅——详见685篇注③。序首简——作序于诗集之前。
歆(辛xīn粤音音)——羡慕。
(译文)我当初领导桂林郡学校教育时,一日,得到《浦江义门旌义编》这本书,读了,因此感叹说:“世上有这样的家庭吗?”很想与他贤德的父亲兄长交游而办不到,只有仰慕而已。我任期满升国子监助教时,才认识太子宫左庶子郑仲辨,到出任滁阳太守,又喜得与郑叔成节判成为同事,因此得以在京城拜会御史修撰主笔郑叔美,接着尚书公郑沂退休后,从浦江来朝见,又获得拜会于都城落脚的公馆。只是未来得及认识当今蜀王府的左长史、已经退休的郑淳熙先生呀。
去年秋天,我做四川的按察使,郑淳熙先生已经离开蜀王府东归浦江县去了。郑淳熙先生开始在蜀王府太子宫教习时,劝导讲解有方法,特别受到蜀献王朱椿的礼遇,后来年老不想再烦他,因此申请朝廷,以左长史的职称退休,得到蜀王优厚赏赐,宴会践行,又赐给诗一篇、当面讲解两次,来表示破格的赏识,人们以此为荣幸。蜀献王破格赏识郑淳熙先生的,岂但是他的学问丰富,词章的工整而已,那是他家合族而居,至今已有十三代人,以孝义功业文学著名的,每代都有人。虽是集族而居的张寿光、陈江州的家庭也有所不及,海内还有这样的家庭吗?
况且郑淳熙先生生长于孝义之门,能够弘扬家族优良传统,很有古代君子的风范,这就是所以得到蜀献王的特殊待遇呀。当初郑淳熙先生携带他的孙子郑士衡来到四川,英姿勃勃,风度翩翩,尤其工于文艺,王府中敬为上宾,实在是义门中的好子弟呀。今年春天,又从浦江县来到,人们争相邀请,以能见到郑士衡有如见到郑淳熙先生呀。实在怎样努力取得这种成绩的呢,郑士衡以我曾经与尚书公郑叔美几位大人见了一面有美好回忆,又与节判郑叔成有同事之好见称,因而到我官府中拜访。听了他说的那番话,对我教益很大,而且询问得知郑淳熙先生的身体无恙,御史修撰郑叔美几个人,退休之后都乐享福、禄、寿三公这图的情景又见于今呀。
什么时候乘船逆钱塘江水,停靠在浦江县,走上会文的厅堂、饮东阳的红酒,为几位大人祝寿,岂不实现平日仰慕之心吗。郑士衡即将返回浦江县了,士大夫们都有诗送给他,我因此写序文在诗篇的前面,表示羡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