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守愚赵公诗》序

1165 《挽守愚赵公诗》序

(原文)宣德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守愚赵公子和以疾卒于正寝,缙绅君子咸有诗挽之。其子敏萃而成编,不远数千里寄予,属序其端。

予自早岁与公交游,且笃姻谊,其何可辞。公濮安懿王之后,在元有为广东鹾司官者,因占籍东莞,自高曾以来,皆有闻人。国朝洪武初,其尊人东桥先生以明经膺乡荐,授番禺教谕,升国子学录,后改四川鹾官而终。时公年未弱冠侍行,能收父遗骸归葬,人多其孝,事母安人陈氏,以孝谨称,处兄子清友爱尤笃。其为人则侃侃刚直,未尝作软媚态,与之论古人行事,纚纚然可听,轻财重义,善与人交。所为歌诗有足观者,暮年益精地理之术,大为藩宪卫府诸公礼重。遇朝廷纂修书籍,上官必委之,搜采克副所托;咸谓公禀明敏之资,蕴有为之才,他日出应时需,必能茂建功名,以振家声,岂意竟止此耶。

此缙绅君子哀挽之什,惨伤凄惋,读之使人哀悼弗已,虽《薤露》、《蒿里》不是过也。img然非公平昔学行之高,奚以致此哉。因敏之请,遂书此以慰其孝忱云。img

注释:①1 缙 绅——同“搢绅”,见685篇注③。②属——同“嘱”,吩咐。③教谕——是县学的教授.相当于教委主任,有时是县学校长。④学录——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宋国子监置学正与学录,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又置职事学录与学正、学录通掌学规。明、清沿置。明学录秩从九品。清乾隆初升为正八品。学录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配置于国子监等官学机构,而从事业务则相当于老师或学校行政人员。⑤人多其孝——多,赞。⑥安人——宋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系封与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⑦侃侃——刚直的样子。⑧纚纚(洒sǎ)——先后有序。⑨地理——指风水学,又称堪舆,给人相地看风水的迷信职业。⑩藩宪卫府——藩指布政使司;宪指按察使司;卫指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礼重,敬重。img《薤露》、《蒿里》——古代丧歌。意思是说人像薤叶上的露珠一样,很容易干掉。是说人死以后,灵魂要回到蒿里。img孝忱——孝心。

(译文)宣德八年(1433)四月二十四日,赵守愚(字子和)因病死在家里,上大夫君子们都有诗歌哀悼他。他的儿子赵敏汇集成编,不远数千里寄给我,嘱咐作序。

我从早年就与赵公交往,而且姑表关系很密切,这个请求怎可以推辞呢。赵公是濮安懿王的后人,在元朝时作为广东盐运使官员,因此落籍东莞,自高祖曾祖以来,都有著名的人。明朝洪武初年,他的父亲东桥先生以明经获得推荐,授予番禺县教谕,升为国子监学录,后改为四川盐运使直至逝世。当时赵公不足二十岁服侍随行左右,后来能够收回父亲的遗骸归来埋葬,人称赞他的孝义,他服侍母亲陈氏安人,以孝义谨慎著称,与兄长的儿子赵清相处感情更深。他的为人刚直不阿,从不讨好权贵,和他谈论古人的处事,洋洋洒洒而有条理,轻财重义,善于与人打交道。所作的诗歌有很多值得欣赏的,老年之后更加精通看风水的本领,大为省城三司官员的赏识。遇到朝廷纂修书籍,上官必定会委托他,搜集采访能够符合所托;都说赵公禀聪敏的资质,有理事的本领,他日出来当官,必定能够广建功名,以振家声,岂料竟然终止在这里呀。

这是士大夫君子哀悼的诗集,惨伤凄惋,读起来使人哀痛不止,拿这诗集比古代的丧歌《露》与《蒿里》,一点不过份。若非赵公平日学问德行的高尚,又怎能达到这样呢。因赵敏的请求,于是写下这篇序文以慰藉他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