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乩《章氏族谱》序①

1125 会乩《章氏族谱》序

(原文)吏部考功司郎中章公尚文,间出所修族谱告余曰:惟我章氏系出齐公族,当宋南渡,十九府君始来会乩,居称山之道墟还。称山不杂他姓,故乡邑称为道墟章。昔有谱牒,因年代绵邈,兵燹荐更,存于散帙之后,得于煅裂之余。以故先世之详莫得而征,然会乩之有章,则自十九府君始,可知者既不敢忽而不录,难稽者亦不敢旁求曲证。取今所述及闻诸父兄者,续而修之,俾子孙知有水木本源之义,幸为我序之。

余逊弗获,因曰:自昔封建有家,姓立于上,氏分于下,而总于太史,虽百世可知,谱不作可也。逮后世华裔相参,赐避冒易,始纷纭错缪,了不可考。故家大族,当陵谷变迁,世代绵邈,后人罔知攸出,img至有视其族属犹途人者,此谱牒之作不可后。逮观斯谱,断自十九府君始,未尝强其所弗知,掇拾附会,夸耀于人,可谓知礼也。

矧自十九府君以来,代有闻人。讳斌者,宋景定间,名魁乡试;img讳性元者,元濂泉书院山长,img其以师道自任,隐操自高;才谞效用者不可悉数。img而公之先尊,适安先生学行卓然,名重乡邑,何章氏之多贤也。

今公由科第发身,历职郎署,img有声朝著,勋业未可量,而惓惓然以修谱牒为第一事,可谓知所重矣。为章氏子孙,尤当笃尊祖敬宗之诚,谨诗书礼义之习,以振家声,庶无负今日修谱之意。img

注释:①会乩——乩与稽同音,疑为稽字的简写。存疑。229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将会稽郡的郡治改到山阴。南北朝时陈后主将山阴县的一部分分成会稽县。之后山阴和会稽分分合合多次。唐朝时山阴和会稽均属“越州”。南宋绍兴年间,越州改称绍兴,山阴和会稽成了绍兴的属县。②惟——古文发语词,无义。齐公族,指齐太公世家,见《史记》。③称山——在上虞市道墟镇,有一座并不太高的山,叫做称山,是风景名胜区,位于上虞市西北部,距绍兴历史名城25公里,上虞市区7公里,地处绍兴水乡。道墟还,地名。④兵燹(冼xiǎn)——战火。荐更,反反复复变换。荐,频繁,次数多。⑤余逊弗获——我谦虚推辞未被接受。⑥姓立于上,氏分于下——姓是最重要的,而氏是从姓中分离出去的,后来又合在一起。姓:(从字面上看,从女,从生,意思很明了,跟生他的那个人有关)夏、商周三代以前,姓氏是分开的,虽然贵族都有姓有氏,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例外),他代表着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古字同支意为姓的分支)他是用于区别一个群组与别的种族不同的标志,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氏是可以变的,而姓是万年不变的,同一个氏族是可以通婚的,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⑦华裔相参——贵族后代相互掺杂。⑧赐避冒易——赐指赐氏,古时贵者有氏,贱者无氏。故有功者君王赐氏,以示宠幸。避指避祸,逃避皇法惩处,于是将自己的祖先冒称功臣被赐氏的后代。⑨陵谷变迁——从山变成山谷,比喻浩劫。⑩世代绵邈(秒miǎo)——传承年代久远。img(网wǎng)——不。攸出,所出。img名魁乡试——指中解元。img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元代于各路、州、府都设书院,设山长。img才谞——才智。img郎署——指六部中的下属机构。img庶——希望。

(译文)吏部考功司郎中章尚文,最近出示他所修的族谱跟我说:我章氏是出于齐太公世家,当南宋初年,齐太公世家第十九代祖先才开始来到会稽,居住在称山的道墟还,称山没有其他的姓氏,所以乡县的人称这族人叫道墟章。昔日曾有族谱,因年代久远,战火频繁,从战争的劫灰中收拾得一些零碎资料。所以,祖先的详细记载无法考证。会稽的章姓,那是自十九代祖先开始,可以知道的既不敢忽略而不记录,难以稽查的亦不敢大费周章地去求证。取如今所叙述的以及来自于父兄们的听闻,补续而修辑的族谱,让子孙知道水有源树有根的意思,希望为我写序言。

我谦逊地推辞而不获允许,因此说:自从昔日封建制度有了家,姓建立于上面,氏分支在下面,而总汇于太史官那里,虽然过了百世还是可以知道的,族谱不用编也可以呀。到了后来贵族后裔相互参杂,赐姓逃避冒充改易,才纷纭错乱,竟至于不可考察。旧家大族,当到了世事变迁,年代久远,后人不知道自己的出处,以至于有看待自己的族人如同路人,这是修族谱不可以等待的原故呀。及看到这本族谱,断世从十九代祖先开始,未曾勉强写他所不知道的,牵扯附会,夸耀于人,可以说是知道礼制呀。

况且自十九代祖宗以来,世代有名望的人。有名叫做章斌的人宋朝景定年间(1260-1264),乡试中了解元;名叫章性元的人,元朝时作濂泉书院的山长,他以师道尊严自任,淡泊无求;有才智而报效国家的人不可以尽数。而你去世的父亲,章适安先生品学超群,名重乡县,为何章氏这么多贤人啊。

如今你由科举出身,在六部中供职,在朝廷名宦里享有声望,功业不可限量,而念念不忘以修辑族谱为第一件事,可以说是知道轻重呀。作为章氏的子孙,更要以敬重祖宗的心,发扬热衷诗书礼义的传统,再创家族辉煌,这样大抵不会辜负今日修辑族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