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族谱》序
(原文)邑人柳克刚,①间以所著族谱偕麻龙邑宰温叔重,②谒文为序。予惟世人但知饱暖逸乐,而忘其所自出者何限,③今克刚能著谱牒,俾为其后有所稽,贤于人远矣,可拂其请乎。
因考夹漈郑氏族,④略知柳为鲁孝公后。⑤孝公孙无骇生展禽、字季,为鲁士师,⑥谥曰惠,食采柳下,⑦故谓之柳下惠。子孙以邑为姓,楚灭鲁,遂仕楚,秦并天下,迁于河东,⑧遂为望族,其后子孙散处四方者,多祖河东。
兹谱谓始祖碧,闽之莆田人,宋季为潮州倅,⑨复寓惠阳,至其子澄,乃定居东莞。安知莆之派,其不出于河东耶。第历世久远,谱牒亡轶,无从考质也。自碧至今已七传,支派绵延不绝如线,而其四世良辅,有阴德及人,⑩而克刚复能割田以祀先,著谱以遗后,亦人所难能者。柳氏庆泽当于此卜之,为其后人可不思所树立,而笃于善行乎。
注释:①邑人——陈琏称同县的人,即东莞人。②间——最近。麻龙邑,元朝属会川路。洪武十七年(1384)改属麻龙州,二十七年(1394)废入会川卫。邑宰,县令。指东莞县令,他是福建省麻沙县人,在东莞作县令。③何限——何处为止境,极言数量之多。等于说无限。④夹漈(际jì)——郑樵(1104年-1162年生于北宋崇宁三年,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居夹漈山(即东山,在福建莆田西北),世称夹漈先生。是宋代伟大的史学家和科学思想家。⑤鲁孝公——(?-前769),即姬称,为西周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二任君主。⑥士师——是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⑦食采柳下——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山东新泰柳里)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惠”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有时也称“柳下季”。他担任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⑧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⑨潮州——粤东名城。倅,太守副手。⑩阴德——为善不为人知。
(译文)东莞县人柳克刚,曾以他所修的族谱和麻龙县人的东莞县令温叔重一起,拜访我并请求作序。我认为世人但知饱暖安逸享乐,而忘记自己祖宗来自何处的不知多少,如今柳克刚能够修族谱,让后人有所稽查,贤德远超过他人呀,怎可以拒绝他的请求呢。
因此考察夹漈郑樵的《通志》,略知柳氏是鲁国公的后人。鲁孝公的孙子无骇生下展禽、字季,做鲁国的士师,死后谥惠,采食地名叫柳下,因此称作柳下惠。子孙以食邑作为姓氏,楚国灭了鲁国,于是在楚国做官,秦始皇并吞天下,迁徙到河东,于是成为名门望族,之后子孙散居在四方的人,多数以河东作为祖先的发祥地。这本族谱说始祖柳碧是福建的莆田人,宋朝晚年做潮州太守的副职,又寓居在惠阳县,到他的儿子柳澄,就定居在东莞县。怎知道莆田这一派,他不是出于河东呢,但经历的世代久远,族谱失传,无从查证呀。自柳碧至今已经传了七代,支派绵绵不绝如线一般,而他的第四代柳良辅,暗中为善造福他人,而柳克刚又能够割出租田用来祭祀祖先,修族谱遗留给后人,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柳氏后来的好运由此可见。作为他的后人难道不想有所树立,而热衷于为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