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邹氏族谱》序
(原文)无锡邹炜间遣其侄淑持族谱一编,谒言为序。
按邹氏子姓、宋涽公之后,①正考父食邑于邹,②因以为氏。其族最盛于齐,若衍、若阳、若长倩、若湛、若游,皆著名前代。③邹氏未易谱也,至宋有讳浩字志完者,④以道学行义知名,⑤元祐中为太学博士,徽宗即位,拜右正言、除中书舍人、迁吏部侍郎,⑥后以直言忤执政,谪昭州。太观中,⑦复为龙图阁侍制,⑧自文忠初居钱塘,后徙晋陵,⑨子朴字子厚复徙无锡景云乡之华庄。传十世至深甫,尝出粟赈饥活数千人,于是朝廷嘉之,授无锡簿。子吉甫复徙邑之泰伯乡,今宗支蕃衍,邑称诗礼家者必归之。今谱则自文忠之子朴始,至炜已十有□世,派系秩然可考,文忠以前不可征者姑缺之,可谓纪实之书也。
於戏,⑩古人卿大夫有家,家统于宗,自宗法不立,而族始无所统,族之蕃衍者,往往散漫不可考,非有谱牒明其世次,则后人何从考质乎。邹氏之族最盛于齐,自后子孙散处四方,多为望族,今梁溪之族显于文忠,
至深甫有惠泽及人,宜其庆泽绵延,有隆弗替,是致子孙蕃硕而多贤也。《张子》曰:
子孙贤、族将大。然则邹氏之泽,淳涵而未大泄者,
其将有俟。予知斯谱之传,将愈久而愈光矣,为邹氏子孙其尚懋诸。
注释:①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史记·殷本纪》中说: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娥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宋涽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②邹邑——正考父的采食地邹邑,应在当时的宋国境内,采食地是当时分封制度的普遍现象,周朝最为突出,武王灭商后,大封开国功臣,同姓贵族,又“兴灭国,继绝世”按爵位五等“公、侯、伯、子、男、分封大小诸侯国,各诸侯国公又对卿、大夫等封给邑地供采食,采食即给官员提供生活来源,(自秦始皇起统一全国,建中央集权,至清朝,官员拿奉禄赏赐,现在官员拿工薪+津贴),邑地民众有上缴赋税的义务。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大夫,他是孔子的七世祖。辅佐戴、武、宣三公,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③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邹阳——散文家,齐人,是西汉时期很有名望的文学家。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上书谏止,吴王不听,因此与枚乘、严忌等离吴去梁,为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邹长倩——(约前140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汉武帝建元初年前后在世。他是公孙宏之故人。宏于元光五年,(约公元前130年)再被举为贤良。长傅以其家贫无资,乃解衣裳以衣之,释所著冠履以与之,又赠以生菊一束。邹湛——(?-约299)字润甫,南阳新野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晋武帝元康末年。少以才学知名。仕魏历通事郎太学博士。邹游生卒年不详,齐国的重臣。④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享年五十二岁。是宋代大学者,素以气节自励,秉公直谏,不悔贬谪。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太常博士,出为襄州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因上疏谏立刘后,章悖独相用事,邹浩揭露章悖数其不忠,遭章悖诋毁,因此削官,羁管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吏部、兵部侍郎,又为蔡京所忌,不久贬逐昭州(今广西平乐县),五年后才得归京。此谓两谪岭南。1107年(大观元年),复直龙图阁。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宋高宗时,赠宝文阁学士,卒谥忠。邹浩的先祖邹霖宋初从杭州迁常州,其父生有10个儿子,其中3人中进士,邹霖迁常州后子孙遍及城乡、一门科第不绝,于是该地称为“十子街”。⑤道学行义——道学,即理学。汉儒治经,侧重训诂制度,宋儒则附会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故称理学。行(杏xìng)义,修身与行善。⑥右正言——宋代官职名,中书省的属官。中书省:又称“右省”。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实际上也有名无职。副长官为中书侍郎。又另委派一名中书舍人任“判中书省事”,真正掌管本省职权。其属官有右散骑常侍,中书舍人、右谏议大夫。⑦太观——宋徽宗没有太观这个年号,有大观,(1107年-1110年)共用了四年。⑧龙图阁侍制——景德元年(1004年),置龙图阁侍制。四年,置龙图阁学士。龙图阁学士为加官,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⑨晋陵——古县名。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毘讳,以毘陵县改名。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明洪武初并入武进县。⑩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宗法——见到1126篇注①。梁溪——水名,在江苏无锡县西。源出惠山,流入太湖。古溪极窄,梁时曾疏浚,故名。或传以东汉梁鸿曾居此地而得名。
张子——战国《张子》一书的名字最早被载入《汉书艺文志》,可是入汉后不久就失传了,是一本至今还没有辑佚的先汉文集。
淳涵——大量积聚不流。此处比喻先人德泽深厚,但后人功名显赫者不多。渟(亭tíng)水停止不流。
其尚懋诸——其,代词,指上文之邹氏子孙;尚,希望;懋诸,懋,努力;诸,文言文语尾词,无义。串译为:希望你们努力吧。
(译文)江苏无锡县的邹炜最近派遣他的侄儿邹淑拿族谱一本,拜访请求我作序。
据说邹氏的先祖来源是殷商帝王家的子姓、宋涽公的后人,正考父的领地在邹邑,因此以邑地为姓。他的族群最兴盛的时候是在齐国,如邹衍、邹阳、邹长倩、邹湛、邹游,都是前代著名的人物。邹姓还代代相传未曾断过族谱呀,到宋朝有个叫邹浩(字志完)的人,以理学、个人修养、社会公益知名,元祐 (1086年-1094年)年间做太学博士,宋徽宗即位时,官拜右正言、提拔为中书舍人、任吏部侍郎,后来以梗直的语音忤逆当时的执政的人,被贬谪到广西的平乐县。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又复职兼任为龙图阁侍制。当初文忠公(邹浩,死后谥号)居住在钱塘县,后来迁居武开县,儿子邹朴(字子厚)又迁移到无锡县景云乡的华庄。传了十代到邹深甫,曾经捐出米粮赈济饥民救活数千人,于是朝廷嘉奖他,授予无锡县主簿的官职。儿子邹吉甫迁往同县的泰伯乡,如今宗族支派蕃衍,县里称为诗礼之家的必然归于他家。如今这本族谱就从文忠公邹浩的儿子邹朴开始,至邹炜已有十几代人,派系井然有序,可以查证,文忠公以前没有实据的暂且空白,可以说是纪实的书呀。
唉,古人官宦有家,家统属于宗族,自从宗法制度崩溃,而宗族开始无所统属,宗族蕃盛的家族,往往散漫无法查证,没有族谱无以明了他的世系排列,后人从何验证呢。邹氏的宗族最鼎盛在齐国,自此以后子孙分散四方,多数成为望族,如今梁溪的宗族显赫于文忠公,至邹深甫造福一方,该他幸福不断,越来越兴旺,使子孙鼎盛而优秀。《张长子家训》说:子孙贤德,宗族将会壮大。那么就邹氏的正能量,积聚深广而未涌现大批精英,这家族潜在的暴发力就在未来,家族将有所等待。我知道这本族谱的流传,将会越久远越光辉呀,作为邹氏子孙还希望你们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