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琚字说
(原文)滁州学正,①三山林琚、②字礼节,盖父名之,而宾字之也,③间求予为之说。④
夫琚者,⑤佩玉之名,而珩、璜、瑀之属,⑥其制工、其器美,乃玉之贵重者。礼曰君子佩玉,右徵角、左宫羽,⑦趋以《采齐》、行以《肆夏》,⑧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进则挹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者是也。矧其质温润,⑨其文璀灿,其声清越,可观可听,其为物之贵重可知,然非礼以节之,则跬步失度,⑩五音不调,不几于逾规矩,而惑人视听欤。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上而用于朝廷郊庙,下而行于家庭乡党,人皆见其礼仪之秩秩,威仪之肃肃,
固足以耸乎观瞻矣。然非节以天理之文,则有过中失正之弊,其不几于紊渎乎。
礼节敏而嗜学,由科目发身,掌一郡之教,迪礼蹈义,文质彬彬,容止可观,进退可度,诸生咸有矜式,他日驯致通显,
将见德业盛隆,名字昭著,岂不足以副父宾之意乎。
注释:①滁州——安徽府名。学正,国子监或州县所设的学官,负责学规与教导生员。②三山——福建省福州的别名。③宾字之——古人先有名,后有字。名为主,字为宾。宾,此处作辅助、配合解。串译为:配合他的名,给他取字。④间——最近。⑤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⑥琚(居jū)——佩玉。珩、璜、瑀——指杂佩。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陆德明释文:“珩音衡,佩上玉也;璜音黄,半璧曰璜。”⑦右徵角,左宫羽——徵(音止)角和宫羽是古代的音乐符号(《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⑧行以《肆夏》——《肆夏》,古乐曲名。《·王藻》:“趋以《采齐》,行以《肆夏》。”《采齐》同《采茨》,古乐曲名。趋,指步伐。⑨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⑩跬 (窥 kuǐ粤音亏)——古时定义左举足为跬,右举足为步,相当如今的一步。五音——宫、商、角、徵(音止)、羽为五音。
礼仪之秩秩——礼仪,行礼之仪式;秩秩,整齐的样子。
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肃肃,恭敬的样子。
矜式——受尊敬而作为榜样。
驯致——渐致;显融,出人头地,显赫。
(译文)安徽滁州学正,福建福州的林琚、字礼节,那是他父亲给他取的名,而配合他的名而取的字,曾请求我为他解说。
琚,佩玉的名称,而归入珩、璜、瑀之类,它的制作精美,这种饰物美丽,那是玉的贵重品种。礼说的是君子的佩玉,右徵角,左宫羽,步调按古乐《采荠》为节奏,行进以古乐曲《肆夏》来统一动作,无论绕圈或转弯都合符模式,进而有礼,退而扬声,然后佩玉铿锵鸣响的呀。况且玉质温润,它的文采璀灿,它的声音清越,可以观赏可以聆听,它作为物的贵重可想而知。但若非以礼去节制,那就举手投足失去风度,五音不协调,岂不乱了规矩,而迷惑人的视听吗。礼,天理的节奏,文人遵守它如法则,上在朝廷宗庙,下实行在家庭乡间,人们都看见他们的礼仪整齐,仪容恭敬,固然足以引起人们的观瞻,若非以礼制来规范人们的行动,那就全乱了套了,这不等于搅乱与亵渎法制么。
林礼节聪明好学,由科举出身掌管一郡的教育,循规蹈矩,文质彬彬,仪态雅观,很有师道尊严的风范,学生们都有学习的榜样,他日逐渐达到位高名显,将看到德业兴隆盛大,名字昭著,岂不是足以符合你父亲取字的意思吗。